一封急報被送到建康朝廷中。
“桓沖死了?”縱然以謝安之淡然,看到這封急報時依舊不由露出愕然表情。
在半年時間的整備后,東晉北伐剛剛揭開序幕。
按照原先的計劃,東線謝玄負責收復山東、河北、中原,西線桓沖負責收復蜀地、漢中、關中。
在這種時候,桓沖居然死了!
很快,謝安就被急召到皇宮中。
皇帝司馬曜和瑯琊王司馬道子兩人都在。
司馬道子年輕氣盛,一上來就立刻開口道:
“謝大人,本王覺得桓家諸子過于年輕沒有能力,不能讓他們繼續接替桓沖的職位了。”
“應該由朝廷派出皇室成員來接替桓沖執掌荊州,你覺得如何?”
謝安沉默片刻,緩慢搖頭。
“桓溫、桓沖執掌荊州三十年,若朝廷倉促派不是桓家之人接管,恐怕會引發當年王敦之禍。”
坐在龍椅上的司馬曜聞大吃一驚,連聲道:
“好好好,那就不派別人接管,讓桓家人自己管吧。”
司馬曜親眼見證過桓溫領兵入建康廢帝,他是真不想自己成為這種主角人物。
司馬道子意見被駁回,心中極為不滿地開口道:
“不把荊州從桓家手里拿回來,將來你怎么確保不會出現下一個桓溫?”
“謝大人,你難道忘了當年在桓溫面前你同樣也是戰戰兢兢,生怕活不到明天嗎?”
這句話說得就很難聽了。
謝安眼皮跳了一下,淡淡道:
“瑯琊王此差矣,當年桓溫大人威震天下,又有誰敢在他面前造次呢,難道瑯琊王敢嗎?”
司馬道子嘴硬道:
“那時本王還年幼,否則的話定要狠狠教訓桓溫這無君無父之人!”
謝安搖了搖頭,懶得理會這小子,轉而對皇位上的司馬曜說道:
“臣認為,可以讓桓石虔接任荊州刺史。他并非桓沖之子,由他來鎮守荊州,朝廷無需擔心桓沖一脈繼續做大。”
“至于桓沖之子桓嗣則可以接任江州刺史,也能體現出朝廷并未忘記桓沖的功勞。”
“桓溫指定的繼承人南郡公桓玄今年已經十五歲,再過五年就成年,朝廷可以接著任命桓玄回荊州去。”
“如此一來,荊州內部就有桓石虔、桓嗣、桓玄三派內斗,桓家再也不可能如桓溫、桓沖時期那般勢力強大了。”
司馬曜聽得眼睛發亮,忍不住贊揚道:
“謝大人果然不愧是謝大人,就這么辦吧!”
等謝安離開后,司馬曜又對司馬道子道:
“道子啊,你還是太年輕了,思考事情的角度不如謝安大人成熟。”
“今后你要多學習他,這樣才能更好的給朕和大晉出力!”
司馬道子的臉色立刻就如同死了爹一般難看。
作為一個剛剛二十歲的年輕人,司馬道子什么都可以丟,就是不能丟臉。
偏偏今天卻被謝安在自己皇兄面前啪啪打臉。
這種朝堂大事還很快就會傳遍整個朝廷,也就是說司馬道子即將丟臉到整個朝廷所有人耳中,甚至是全天下所有人耳中。
一想到這里,司馬道子就恨不得帶兵沖進謝家,把謝安全家統統都殺掉。
但他很快就意識到揚州的兵力都在謝安、謝玄這對叔侄手里,他這個錄尚書事只是名義上的,光桿司令一個。
離開御書房后,司馬道子咬牙切齒地開口。
“就你謝家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