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的話讓眾人不再說話了,馬球的確不是他們能玩起來的
一匹上好的戰馬現在大概要20貫,搞一個馬球隊怎么也得20匹馬,這樣就是400貫,騎士也要花錢養,馬更要花錢養。
這么算下來別說他們這些嫡系的次子,就是嫡長子想搞都搞不來。
更不要說他們現在年齡最大的才12,最小的6歲,家里根本就沒可能把這么大一筆錢放到他們手里。
最后還是蹲在一邊的李思文腦瓜子反應快,只是略略的一滯之后,就問道“高明兄,聽你的意思是……,這球隊是我們個人的?”。
此時的李承乾也沒什么形像了,直接蹲在椅子上,拍拍桌子將眾人目光吸引過來后說道:“球隊當然要掌握在我們手里,要不然賺錢的計劃怎么執行。”
“高明,到底怎么賺錢啊,不會像馬球比賽那樣,靠門票賺錢吧?”在邊上聽了半天,一直沒開聲的尉遲寶琪冷不丁的插了一句。
“誰說要收門票了?”李承乾有些愕然的看著尉遲寶琪說道,而且門票才能賺同個吊錢。
“不,不收門票?那還賺個屁錢啊?”程處亮從嘴里吐出一根雞骨頭,眼睛瞪的溜圓說道。
土鱉,這就是一群土鱉,李承乾無奈瞅著桌上這一群二代,對帝國未來有一種深深的擔憂,大唐的未來難道真的就靠這幫犢子?
不過這事也怪不得眾人,古代信息流通本就不暢,再加上儒家學說的不斷洗腦,所以很少有人去研究那些商人的活計。
此時不要說在坐的一眾少年,就是把房玄齡和杜如晦拉過來,如果單靠李承乾前面說的那些只片語,恐怕也理解不了他的意圖。
這和人聰不聰明無關,完全就是意識的問題。
也就在李承乾瞎琢磨的空當,房遺愛在一邊嚷嚷道:“我的太子哥哥,你就明說了吧,別讓我們猜了。”
此話一出當即得到所有人的認同,紛紛插讓李承乾快點說。
面對著一群土鱉加文盲,李承乾只能無奈的搖頭,一個曾經發生在現實中的事故從他的心底浮現出來。
這是一個發生在90年代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經營海鮮的倒爺。
在90年代末期的時候,這位倒爺因為前期的努力,賺了一些錢,大概有100萬左右。
但有一天倒爺不知發什么瘋,結束了自己所有的生意,將和他比較要好的幾個兄弟招集到一起,說是要吃散伙飯。
酒桌上眾人很好奇他要去作什么,就不斷的問他,然后倒爺說出一翻讓眾人倒絕,但卻很有道理的話。
原來這倒爺覺得錢賺的差不多了,想去讀書,而且要去讀清華。
按90年代末期的標準,他打算拿50萬去清華大學買一個旁聽的資格,學校不用管他是否能畢業,只要讓他在學校里待著就行。
然后他準備用另外的50萬去資助10個家庭條件不好,實在念不下去的優等生(不要奇怪,考進清華的并不一定都讀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