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多久,峽谷之內已經鋪滿了大食兵卒密密麻麻的尸體,鮮血在砂石地面匯聚、流淌,唐軍重甲步卒踩著敵人的尸體緩緩向前,腳下凹凸不平、濕滑難行,手中不斷揮刀劈斬,將兩軍之間的戰線不斷向南推進。
騎兵則在王孝杰率領之下慢慢進入峽谷,踩踏著大食兵卒破碎的尸體以及被鮮血浸泡殷紅的砂石緩緩前行。
峽谷之中道路蜿蜒曲折,兩側山壁高聳如刃,風吹不入,濃重的血腥氣以及臟腑之氣久久不散,戰馬不斷打著響鼻、甩著尾巴,很難承受這股氣味。
連續前行兩個時辰,前方豁然開朗,峽谷由此到了盡頭,外邊微風吹拂、山野蒼翠,黃綠相間的草地一直撲向南邊目光所及之盡頭。
預料之中敵軍在此設置陣地阻擊的情況并非出現,山坡之下重甲步卒正撒開腳丫子追逐著潰散的大食軍隊,但身披重甲行動不便,卻是越追差距越遠。
這個時候顯然已經無需具裝鐵騎沖陣,王孝杰當機立斷:“所有騎兵放棄重裝備,輕裝簡從、隨我追敵!”
“喏!”
身后,數千騎兵丟掉所有甲具,只背著箭囊、挎著橫刀、握著長弓,跟隨在王孝杰身后殺出峽谷、沖過一座天然形成的巨大石壁,然后沿著山坡居高臨下沖鋒而去,馬蹄踩踏草地有煙塵騰起,如同滾雷一般轟隆作響,潮水一般撲向潰退之中的大食軍隊。
自可散城至鐵門關,大食軍隊被唐軍銜尾追殺、一刻不得安寧,連睡夢之中都得睜著一只眼睛防備唐軍趁夜突襲,潰逃至此,不僅精疲力竭、心力交瘁,最為重要是馬匹損失極其嚴重。
當下鐵門關失陷,萬余潰兵狼奔豕突卻因為缺乏馬匹根本不能走遠,只能眼睜睜看著唐軍輕騎從后掩殺而至,大食兵卒幾乎沒有抵抗便丟掉武器跪在地上祈求投降。
唐軍皆看向王孝杰。
王孝杰毫不遲疑:“一個不留,殺無赦!”
此地距離可散城將近千里之遙,后勤早已斷絕,三千人馬俘獲數千俘虜,怎么帶回可散城?
萬一嘩變怎么辦?
途中吃什么?
受傷大食軍隊是否給予治療?
一個一個都是超級難題,根本無法解決。
還不如快刀斬亂麻,一并殺了來得省事。
至于“殺俘”違背了大唐律法……殺了之后就地掩埋,即便事后漏出風聲,誰來此地查證?
無憑無據,王孝杰才不信安西軍的軍中司馬找他的麻煩。
再者,所謂“不準殺俘”一般是指在與大唐周邊胡族的戰斗之中,一則彰顯大唐乃禮儀之邦、不會濫殺,再則也不能將胡族們嚇破膽,任誰知道被俘之后也是死路一條,必然要拼死反擊,如此會給唐軍帶去無謂的傷亡。
但侵略者不在其內。
侵我疆土、殺我國人,又何必與豺狼一般的敵人講究什么“仁恕”“禮儀”?
“喏!”
命令傳達下去,將校兵卒們紛紛舉起橫刀,手起刀落,將丟棄武器、毫無戰意的大食人全部屠殺。
大食人哭號奔跑,卻終慘死于橫刀之下,草原之上伏尸處處。
王孝杰一馬當先,追著敵人的蹤跡一路向南疾馳。
如今大食軍隊之中唯一還保留騎兵建制的便是奧夫、馬斯拉瑪兩人的衛隊,只需追上去將其消滅,便意味著這一支大食軍隊全部殲滅。
直至落日融融、泛著金粼的烏滸水出現綠毯子一般的草原盡頭,終于追上被河道阻擋、走投無路的大食潰軍。
沒有任何猶豫、遲疑,唐軍在稍許減緩速度、恢復體力之后,便再度促動戰馬,先以弓箭攢射,然后發動沖鋒。
王孝杰橫刀揮舞,戰馬躍過地上人馬尸體,直取河畔的奧夫、馬斯拉瑪兩人。
奧夫看著周圍被弓箭射殺的兵卒,知道大勢已去、必死無疑,充血的眼睛怨恨的瞪著沖鋒而來的唐軍,然后轉過身,走進波濤滾滾的河水之中。
馬斯拉瑪面色慘白、渾身戰栗,也隨著奧夫走入河中。
但是等到河水淹沒裙甲,他忽然精神崩潰、跪在河水之中放聲大哭,被從后策馬沖鋒而來的王孝杰揪住發髻,死狗一般拽了回去……
(本章完)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