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一大早,村里各家各戶就忙活起來。
首先要做的,就是祭拜山神。
如今村里人對山神的態度,跟胡家在的時候可是截然不同了。
自從那幾只野豬接連在山神廟門前的柱子上撞死之后,村里人就重拾了對山神廟的敬畏和崇拜。
從那天之后,山神廟便一直開著門。
都不用老金頭督促,村里人都會自發地在閑暇時候過來打掃一下衛生。
所以此時山神廟里不敢說一塵不染,卻也跟當初秦愷峰第一次進來的時候截然不同了。
供奉的神像也被擦得干干凈凈,前面擺著條案,條案上供奉著豬頭和各種供品。
村里人今天也都穿上了自己最好的衣裳。
因為今年秋天的收成不錯,有孩子的人家,幾乎都給孩子添了新衣裳。
雖說做不到從里到外都是新的,但至少都有一件兒新的,已經讓孩子們高興得不成樣子了。
要知道,以前在村子里,都是大孩子穿父母的舊衣服,小孩子穿哥哥姐姐的舊衣服。
甚至很多人,從出生起第一次穿新衣服,都要等到自己成婚那天了。
所以今年穿上新衣服之后,就連村里最頑皮的孩子,都變得格外穩重老實,一個個生怕把新衣服給弄臟了。
老金頭將供品一一擺好,帶領全村人跪下給山神爺磕頭。
“今年承蒙山神爺照顧,村里終于能過個好年了。
“大家感念山神爺的恩惠,今后一定會誠心誠意供奉您的。
“還望山神爺今后繼續保佑村里人。”
老金頭說的話沒有什么絢爛的文筆,但其中的感情卻是真情實意的。
參參被秦愷峰抱在懷里朝山神爺磕頭的時候,明顯感受到了山神爺給與村民的回應。
如今山神廟里雖然依舊沒什么陽光照進來,卻早已沒了之前那種陰森的感覺。
有了山神爺的關照,明年村里人上山肯定會安全很多,收獲應該也不會少的。
就在參參咧開嘴笑的時候,突然感受到一股暖流進入自己的身體。
她還沒搞明白是怎么回事兒,就發現原來是很醇厚的靈力。
這股靈力滋養著她的身體,填補著她的識海。
參參也顧不得為什么了,努力地吸收著這些靈力。
當她把所有靈力都吸收完之后,她發現自己的五感越發敏銳,甚至能夠感受到附近山中都在發生什么。
原本參參只能感受到親近之人在山里是不是有危險,如今范圍一下子擴大了許多。
山里狼群正在伏擊一只落單的梅花鹿。
昨天跑出去的豹子正叼著自己剛獵到的狐貍往回跑。
還有一行人出頭喪氣地背著武器往東邊走。
……
參參一下子感受了太多東西,很快就把自己累著了,趴在秦愷峰的肩膀睡著了。
村里人一起祭拜過山神之后,紛紛回到家里開始貼春聯和福字。
何劭不知什么時候做了一堆小小的手提燈籠,花花綠綠的,把村里的小孩都叫過去,一人給一個。
這下子可好,村里的孩子們瞬間把何劭當成了孩子王,領完燈籠也不急著走,一個個兒圍著他,問他還會做什么,會不會做彈弓什么的。
何劭這人本來就老實,臉皮兒薄,稀里糊涂就答應了孩子們一堆要求。
最后還是何清澤從屋里出來道:“行了,都趕緊回家去吧。
“要做什么也是明年的事兒了,現在說了也記不住。”
把人都轟走之后,何清澤又對何劭道:“何叔,你也別太慣著他們了。
“你要知道怎么拒絕才行。
“尤其彈弓什么的,那可不能瞎給他們做。
“平時打鳥兒什么的都不叫事兒,萬一打傷了人可不是鬧著玩的。”
“誒,我知道了。”何劭滿口答應著。
何清澤卻是嘆了口氣:“罷了,看你這樣也不像是會拒絕的人。
“以后若實在不會拒絕,就讓他們來問我,我幫你說。”
何劭聞立刻笑了起來。
在何家住的這段時間,讓他跟何老太太以及何清澤相處的越來越好,也越來越像是一家人了。
他能看得出來,何清澤剛開始對自己其實還是有所防備的,只是出于對秦家人的信任,所以才接納了自己。
不過隨著相處的時間久了,何清澤已經越來越把他當自己人了。
“清澤,你等下。”何劭叫住了轉身要走的何清澤,轉身從自己屋里拿出一個制作更加精美的燈籠遞給他道,“喏,這是給你的。”
何清澤面上沒有表情,但是耳根卻已經紅了。
“我、我又不是小孩了,你還拿這個來哄我……”
他嘴上這樣說著,手卻已經伸過去,接住了燈籠。
不得不說,何劭給何清澤做的這個燈籠,比給村里其他小孩子做的精美一百倍都不止。
這是個多面形的燈籠,用小木棍一點點拼搭起來骨架,再細細地在每個面都貼上窗紙,最后還染了色,畫了些精美的花紋。
這樣直接看就已經很精致了,若是在里頭點上蠟燭,肯定會更好看的。
何劭道:“這個不光能做燈籠,你看,上面的繩子都可以拆下來的,也可以做個小燈罩用。”
何清澤看得眼睛都亮起來了,越發的愛不釋手。
雖說這個燈籠跟以前在京城過年時候的燈籠沒法比,卻已經是何劭在眼下這個條件中能做到的極限了。
“我這里還給參參做了一個,你幫我送過去好不好?”何劭說著又拿出一個圓形的燈籠。
這個燈籠跟給何清澤做的工藝相同,但是形狀不一樣,被染成了淡淡的粉色,上面畫著一支支桃花,燈籠下面還掛了一個木頭雕成的桃花墜子。
見何清澤一直盯著自己手里這個桃花燈籠,何劭便試探地問:“你若是喜歡這個也行,那就把你手里那個給參參。”
何清澤趕緊道:“我就是看看,誰說我喜歡這個了。
“這個一看就是給女孩子的,我這就給參參送過去。”
何清澤提著桃花燈籠直奔秦家,一進門就覺得熱浪撲面,屋里格外暖和。
村里好像也只有秦家這樣舍得燒柴火,把屋里燒得暖如春日。
周氏見他來了,趕緊招呼道:“快上屋里坐,把棉襖什么都脫了,不然該熱出汗了。”
秦家屋里炕桌上擺著糖果、瓜子和花生,甚至還有一盤周氏想方設法做出來的小點心。
雖說身處這偏遠地區,但周氏還是竭盡全力想讓這個年過得更有氣氛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