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如今看來,內閣中三分之二是太上皇留下的老臣,朝中更不必提。
這些人,哪怕各有私心,不過,迎回太上皇是最利于天下穩定的選擇了,李平舟更是與鳳景乾君臣相得,太上皇回來,李平舟照樣安穩的做他的首相,估計李平舟得雙手歡呼迎回太上皇。
至于將來李平舟若是擋路怎么辦?
閩靖公微笑,這就得看太后娘娘的手段了。
閩靖公與魯安公聯名上書,想到宣德殿的寢宮外給皇帝陛下請安,衛太后淡淡道,“皇帝如今大部分時間在昏睡,你們去了,倒擾了他的清凈。要我說,待皇帝平安,日后見面兒的時候多了去,倒不必急于這一時一刻。”
“你們的忠心,我知道,皇帝也知道。”衛太后端起茶,看二人一眼,“你們以為呢?”
魯安公懇切道,“老臣想著,就是在院門口兒給陛下磕個頭也是好的。”
“是。”閩靖公道,“雖說陛下養病,不易見老臣等。只要老臣們的心到了,想來陛下也能知道的。”
衛太后唇角微勾道,“這話說的是,你們的心到了,皇帝已經知道了。今天看到你們的忠心,我也欣慰,正好我向佛前許愿,想抄一百部金剛經供于佛前,以祈皇帝平安。”
“你們也知道,現在朝中事物繁雜,我竟一刻也不得閑。”衛太后溫聲道,“這事兒,若是交給宮女太監做,萬萬不妥的。今天見了你們,倒解了我一樁難事。”
“你們對皇帝忠心無二,又是宗室叔伯,與皇帝最為親近,打斷骨頭連著筋呢。”衛太后道,“我也不多派,在帝都宗室,每人一部,你們抄完了,進宮給我送來。什么時候集齊全了,再供到佛前,這也是你們的因緣哪。你們看,可好?”
二人沒料到皇帝沒見著,倒給衛太后派了任務,心里的憋悶就不必提了。不過,衛太后都鋪派下來了,又是給陛下抄經,二人哪里敢辭,遂都應了。
閩靖公道,“太后娘娘,我等對陛下忠心自不必提,老臣想著,似內閣諸臣,哪個不是深受皇恩、無以為報呢。這經書,既是為陛下祈福用,分給內閣幾部,也算祈天下福祉。”直接拉內閣下水。
衛太后溫聲道,“早先我也是這么想的,只是如今我在宮里,要照顧皇帝的身子,又要看折子理政。內閣更比我輕省多少,天下大事都在他們的肩上扛著呢。這些經書雖要緊,也要天下大事為先呢。唐,太宗皇帝曾道,君為舟,民為水。皇帝素來視百姓如子,若是叫皇帝知道內閣不理國事,而執著于抄經書,心里定是不好受的。我是皇帝的母親,哪里舍得逆了他的意思呢。”
“娘娘說的是。”閩靖公一計未成,可惜了去。
其實閩靖公有此提議,絕對沒安好心。
李平舟當初因為仁宗的皇后方氏干政的原因被流放嶺南,長達十數年的時間。李平舟對方家人是絕對沒有半點兒好感的。衛太后與方家卻頗具淵源,當初,衛太后自云貴到帝都,想進宮做太后,被李平舟牽頭兒的幾位重臣攔在宮外,攔了又攔,雖說最終李平舟等沒能攔住衛太后進宮,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落了衛太后的面子。
以李平舟的倔脾氣,若是衛太后叫他抄經,說不定就能給衛太后個難堪什么的。
閩靖公設了套兒,奈何衛太后功夫了得,竟未入套兒。
魯安公閩靖公辭了太后,出得宣德殿,走了不多時就遇到了李平舟徐叁二人組兒。
四人互相見禮打招呼,盡管彼此恨不能將對方一口咬死,不過面兒上還是一團和氣,見面兒先寒喧。
“李相徐相,這是要進宮給太后請安呢?”
“有些要緊事,要與太后商議。”
“兩位老公爺這是出宮呢。“
魯安公心下一動,笑道,“得知太后娘娘為陛下祈福,在佛前許下要抄百部金剛經供佛,為陛下祈禱。我與閩靖公想著,別的事,咱們也幫不上陛下,就跟太后娘娘討了這差使,也算盡我等忠心。”
李平舟點頭贊道,“兩位老公爺的忠心,咱們都得佩服。”抄經也好,總比成天不懂裝懂的插手內閣之事好。
閩靖公嘆道,“是啊。兩月沒見到陛下龍面,這次進宮,本來想著給陛下請安,太后娘娘說陛下在昏睡,也不便打擾陛下養病。能為陛下抄經祈福,也是我等的福份了。”
兩個月了。
李平舟也意識到,自明湛發病,已經兩個月過去了。
見李平舟終于默默,閩靖公一臉愁容的與李徐二人告別,與魯安公回去抄經。
內閣一直防備宗室,不過皇帝陛下的病,內閣要比宗室更加關切吧。既然他們探不出虛實,索性讓內閣去探!
知道了虛實,他們方好有所行動呢!
作者有話要說:今天回家的火車……166閱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