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了那么些人,邵帆寧掉了腦袋,百姓郁在心頭的一口氣似乎就真的出來了。哪怕邵帆寧任大同知府不過半年時間,除了對形勢的判斷失誤,并未曾真的魚肉過百姓啥的。
但是,此時大同城的百姓急需要為心中的怒火找一個釋放口。
明湛也是慮至此處,所以,必殺邵帆寧。
邵帆寧的新夫人鄭氏自被接回鄭家,鄭一田在妾室的苦苦哀求下并沒有再將庶女鄭氏送回邵家。甚至在先一步得知皇上圣旨之后,鄭氏所有的陪嫁均被拉回了鄭家。
似乎,鄭家與邵帆寧早沒了半點兒關系。
但是,在邵帆寧被砍頭之前,邵帆寧的原配王氏粗布繒衣,臂挽一個竹籃,來法場送行。
王氏衣著簡樸至極,發間亦未有一絲首飾,眉目平靜。
邵帆寧見到王氏,盡管是待死之身,亦羞的無地自容,別開臉,不敢再看王氏一眼。
王氏將竹籃放到石板地上,這里久作刑場用,似乎能從石板上聞到一股淡淡的血腥氣。但這種不詳的氣味兒,很快被王氏竹藍里的菜香掩去。籃里放著兩樣邵帆寧愛吃的菜,一樣紅燜羊肉,一樣紅燒鯉魚。王氏自籃中將菜取出,淡淡道,“一死百事了。你先前攀慕富貴,污我清白,絲毫不念結發之情。我一直想,你會有什么樣的報應,不想,報應來的這樣快。”
“如今,你我雖不是夫妻,你卻仍是我兒女之父。這是你愛吃的菜。”王氏自懷中拿出細布裹著的一雙銀筷,這亦是邵帆寧用慣的筷子。夾了一筷子紅燜羊肉送至邵帆寧的嘴邊,王氏溫聲勸道,“吃一口吧,你死后,我亦會為你殮身收尸,送你入土為安。”
邵帆寧落淚道,“一步錯步步錯,我對不住你。”如果他不貪戀鄭家門第,就不會休妻再娶。若不休妻再娶,他亦不會聽從鄭家安排,與宋趙二人為敵。若不與宋趙二人為敵,焉會有今日……往日種種,邵帆寧無可辯白之處,只是羞愧已極,淚落如雨。
王氏的確老了,不復青春之貌,哪怕王氏年輕時,亦比不得鄭氏美麗。但是,那有什么要緊,王氏跟著他,為他生兒育女,為他打理家事。他忘恩負義,休棄王氏,可事到如今,法場之上,也只有王氏一人來為他送行。
邵帆寧心弦觸動,不禁喃喃,“若有來世……”
王氏打斷邵帆寧的話,搶先道,“若有來世,你我再不必相見。”邊城的女人,沒有帝都那么多的規矩束縛。王氏的性情,并不算和軟,她之所以會來,事出有因。
邵帆寧雙手被縛,跪于石板之上。聽到王氏此話,悲從中來,竟恨不能抱著王氏大哭一場。鼻息間是熟悉的香味兒,其實娶了鄭氏,心虧與否,自有心知,邵帆寧再沒有吃過這兩道菜。因為這是王氏最拿手的菜色,亦是邵帆寧最喜歡的菜。
人之將死,其也善。
邵帆寧望著王氏正在漸漸老去的面容,抽了一鼻子,愧悔哭道,“若有來世,你為男人,我為女人,今世所欠,來世必還!”
雖然邵帆寧是以王氏有失貞潔的名義將人給休了,且,邵帆寧在城中名譽早已敗壞,但是,王氏的節義還是令人側目。
尤其是對比鄭家的冷漠。
邵家已被抄。
但是抄家的事遠遠沒有結束,章戍親登大門,就是為了討要鄭氏的陪嫁。
鄭氏既然嫁給了邵帆寧,就是邵家人了。
如今皇上并未株連邵帆寧妻女,但是,對于抄家一事,皇上是有著明確的指示的。你鄭氏既然嫁到邵家,邵帆寧又未曾將你休出,你的嫁家自然也在邵家家產之中。
可如今,為邵帆寧收尸發喪的人竟是邵帆寧的前妻王氏。
鄭家如此舉動,哪怕鄭家為經世大族,大同城的名望之家,章戍亦有幾分瞧他不起。
章戍說明來意,鄭家倒是極為配合。且鄭臨冰將鄭一田叫來狠狠斥責一頓,“我把家交給你,你竟干出這樣沒臉的事來!四丫頭的陪嫁連同嫁妝單子,一五一十的趕緊交給章大人!還有,把四丫頭送到廟里去,帆寧雖有罪,也是咱們鄭家的女婿!四丫頭理當為帆寧守節!方是咱們鄭家的家風!”
鄭一田諾諾應是,章戍又陪著鄭氏父子說了兩句話,便讓衙役抬著鄭氏的嫁妝回去了。
與邵帆寧不同,章戍完全是明湛提拔起來的人,他對于帝王的忠心,可想而知。
章戍是個聰明人,一來大同城,他先去將軍府拜訪。笑話,大同城里加上百姓攏共才幾人,但是宋遙麾下直接有五萬兵馬。
他這個知府坐不坐得穩,一半兒得看宋遙的臉色。
章戍如此識趣,讓宋趙二人頗是滿意,趙令嚴甚至千里之萬拍明湛馬屁道,“陛下實在圣明,章大人一看就是個好的。”
章戍自然是好的。
章戍先是御史,后是使臣,眼力口才一樣不能少的差使。來大同城這幾日,他已經將大同城的形勢摸的七七八八,這里頭,表面兒上看邵帆寧判斷失誤惹了大禍,但實際上的事兒,雖然章戍一時間還不明白。
但是,章戍明白一件事。
這個時候,與其向大同城那些老牌子的地頭蛇示好兒,不若向宋趙二人示好兒。
他在朝中,知道宋遙到大同城不過半年的時間,宋遙如此年輕,先前還被御史參了一本,可見還是有不服宋遙的人在覬覦宋遙的位子。
所以,向著沒坐穩守將寶座的宋遙示好,才更具投資價值。
因為宋遙雖是初來乍到,但是,如今自大同城屬官里提拔上來且與鄭家聯姻的邵帆寧都栽了,官司纏身的小宋將軍卻還穩穩的坐在大同城第一把交椅上。
可見,小宋將軍的位子雖不大安穩,但是,也比人們想像中的穩妥的多。
故而,章戍新任大同知府,先拜會將軍府。
且他遇到什么難事兒,就向趙令嚴請教。
譬如王氏法場送夫一事,就是趙令嚴一手導演安排。章戍早抄了邵家,但是,鄭家勢大,抬回家的嫁妝,哪個愿意直接吐出來。章戍想去討,不過,怎么個討法兒也是要有講究的。若是硬著頭皮上門兒,鄭家就不是還嫁妝,而是拿此事給他這個大同知府做面子了。
章戍為官多年。
哪能看不破鄭家的手段。
這抬嫁妝一事,為的也并非鄭氏這幾十臺嫁妝。畢竟,鄭氏家大業大,不至于這樣眼皮子淺。
鄭家把嫁妝抬回去,是意在他這位新知府了。
若是章戍不去要,委屈求全,定是怕了鄭家勢力。日后,鄭家要擺布章戍則是再容易不過的事了。
若是章戍二愣子一樣的去要,鄭家也會還,但是,這樣粗暴沒手腕兒的大同知府,鄭家自然也有法子收服了他。
不過,章戍是來做大同知府的,而不是鄭家的傀儡。
所以,他得拿出手段來,將鄭家一局。但,此時此刻,他初來大同城,短短幾日,能簡單摸清大同城的風向已十分難得,哪個還有本事去對付根深蒂固的鄭家來。
既然已經向宋趙二人示好,章戍自然要厚著臉皮將為難之事請教宋趙二人了。
與你的同盟友軍分擔困難,是增進友情的一種方式。
趙令嚴出手了。
當初邵帆寧休妻,趙令嚴極是不恥。但此人年紀雖輕,卻素來老謀深算,悄悄的將王氏控制在手中。倒不是說那會兒趙令嚴就算到了今日。
只是,趙令嚴鄙薄邵帆寧為人。邵帆寧與原大同軍的三位副將的關系非常好,而那三人最是不服宋遙上位,時不時找些麻煩。趙令嚴留王氏一張牌,意在備用。
卻不想,真的派上了用場。
趙令嚴示意王氏來一場法場送夫,以示節義,重重的一記耳光抽在了邵帆寧現在的岳家鄭家臉上。
而,章戍,也輕松的要回鄭氏的嫁妝,充為公用。
章戍的麻煩雖然解決了,如今,趙令嚴卻遇到更大的難題
作者有話要說:萬更了,心肝兒們早睡!166閱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