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院墻早已損毀,出門走兩步,直接到街道上。院子沒有什么占地面積可供利用。
相形之下,確實是縣衙附近的房屋較好。雖然同樣年久失修,至少院墻仍在,院子也較大。
可以晾衣裳,放雜物。最驚喜的是,還有一口老井。
徐剛幫忙把壓在老井上面的大石板挪開,蘇蓉俯身看里面。只見井水見底了,堆積著厚厚一層垃圾,散發出難聞的臭味。
“這井還能用。”
徐剛給她吃定心丸。
“這處房屋貴,貴就貴在地段和井上。請師傅來重新打井修繕,便能出水。比日后買水劃算多了,一勞永逸!”
蘇蓉沒說話,又轉悠看屋子。
一共三間土坯房加院子自搭的茅廁。屋蓋殘缺,墻壁落灰。因為上戶人家剛搬走,屋內尚算干凈。
正中是堂屋最窄,不超過十平,以后擺套桌椅吃飯待客差不多。
左邊是臥房,大概有十二平,用板子隔成一大一小兩個隔間。剛夠砌一米五的土坑,剩余空間放衣柜或書桌。
還想增加箱籠的話,只能擱土炕上。
右邊灶屋八平。一口土灶占據半面墻。墻壁熏得漆黑,地面凹凸不平全是泥灰。門板剩一半,墻角一堆垃圾,前主人連掃帚也帶走了。
整座房屋連同外面小院子,不超過四十平。
徐剛細心觀察蘇蓉猶豫的神色,連忙道:“蘇娘子,若是買下房屋,牙行可以幫忙負責聯系打掃修繕的人,比外面更便宜!”
蘇蓉尋思的是買下房子,她所剩的錢可能無法支撐修房、買新家具。更別說留一點以備不時之需了。
這么看來,衙門那份工是必須去,而非躊躇去不去。
她站在院子里看外面。
出門一條巷道,周圍全是這樣破舊的民居。說是離縣衙近,實則這里相當于平民區,要走好幾百米才能到正街,然后去衙門。
所謂的近,相對另兩處更加偏遠的房產而。
“左右鄰舍住的什么人?”
她問徐剛關鍵問題。
環境好不好,關系她做出最終抉擇。
徐剛手指民房一一為她介紹。
“這左邊的,是一家子做小生意的人。七八口人,有小孩子,白天可能吵吵。右邊是幾名貧寒學子,在縣城讀書,合租院落。”
“這里離東市最近,出巷子右轉數十步,便到了。”
蘇蓉點頭。
學子們能租住這里讀書,意味這里治安、環境不錯。去除最后顧慮,她當場拍板。
“那我決定了,就要這處房屋!”
徐剛大喜。
覺得這位蘇娘子真是難得一見的爽快人!他以為還要再多看幾處房源,多糾結幾天,對方才能下決定?
而他手里最好的房源,便是這處。談不下來,只能以失敗告終,沒想到最終能促成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