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廷玉的第二子叫張若藹,是張廷玉另一個妾氏所生。
張廷玉之所以會納第二個妾氏也是有原因的。
康熙四十七年的時候,張英在家中過世。
那時候,張英雖說有六子,不過,也就兩個男孫罷了。
張英的棺木運回桐城老家的時候,鄉親鄉鄰的看了,閑話就比較多了。
張英在古代,也算是高壽的,畢竟,人生七十古來稀。
可他七十二歲過世,有六子卻只得二孫,別說鄉里鄉親的說閑話了。
哪怕是張氏宗族哪兒,也有風兒透出來。
你說張家的家世,誰不想把女兒嫁進張家去啊。
哪怕是當個二房,也比嫁給別家的小子好啊。
女兒不僅可以吃香喝辣,還可以提攜下娘家人。
所以,那時候張家的族長就有和吳氏說過,倘若張家的另外五個兄弟真有困難,那么,他就在族里挑個家里清凈的,過繼給張廷瓚當嗣子。
在古代,族長的權利還是很大的。
更何況,族長提出的,也是人之常情,吳氏便說等她相公的孝期過了再說。
因此,姚氏便在公公孝期滿了以后,又給張廷玉挑了一個妾氏,然后有了第二個兒子。
而說來也奇怪,自從張英孝滿之后,包括張廷玉之內的張家幾個男兒,都分別在兩三年內得了至少一個男孫。
張廷璐是直接在四年內得了四個兒子,嫡妻四年生了兩個,另外兩個妾氏生了兩個。
這次張廷玉回家,也是有重任在身的。
一方面自然是兒子的親事,然后給次子上族譜。
另一方面,也是和在家鄉的大嫂商量一二。
大嫂是想過繼老三家的嫡次子呢,還是想過繼他的次子。
倘若是過繼他的次子,那么,在上族譜的時候,直接可以注明了。
倘若是過繼老三家的嫡次子,那么也得和大嫂商量,是大嫂搬回京城居住呢,還是把老三家的嫡次子送回桐城放在大嫂身邊。
應該說無論是哪個,他們兄弟二人都是舍得的,只不過,這兩個孩子也是各有利弊。
他這邊,由于姚氏沒有生產,所以,兩個兒子都是庶出。
至于老三那邊則相對好些,是嫡次子過繼,不過,弟妹是有些舍不得的。
所以,就端看大嫂如何選擇了,畢竟,是要給她當兒子的。
張廷玉個人是偏向老三家的嫡次子。
倒不是說舍不得自己的兒子,而是也是為侄女考慮。
嗣子過去也是要支撐大哥的門楣的,老三家的嫡次子過繼,相對侄女在夫家來說,腰桿子也能硬些。
嫡子說出去的身份畢竟要比庶子顯貴些。
雖說他現在在朝堂上的地位要比老三顯赫些。
不過,將來的事可是說不好的。
因此,怎么和大嫂開口,也得斟酌一二。
再加上喵喵的關系,張廷玉在船上,基本是深居簡出。
很快的,便到了江南地界,張廷玉便和喵喵商量起來。
康熙雖說沒有指示下來,只寫了三個字,知道了,但張廷玉也真沒膽子敢把喵喵帶回桐城去的。
你說帶回去,怎么介紹?
再者,萬一喵喵女兒身的暴露出來,到時候,可怎么收拾????
因此,他的想法是,在江南地界兒,把喵喵給送到金陵城曹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