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爾江阿會幫他們才奇怪呢,誰不知道雅爾江阿是最最不把這些皇子看在眼里的人啊。
想當年,雅爾江阿是唯一一個能對上太子而全身而退的。
這個當年,可不是康熙四十幾五十幾年,而是康熙三十幾年好么。
所以大家伙覺得雅爾江阿肯定會偏幫他們的吧?
不過,想像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
也不想想,雅爾江阿當年為什么能全身而退,也不想想,他這么多年來干了挺多荒唐事,但是,照樣鐵帽子戴得牢牢的,宗人府宗正的位置不丟的。
那就是人家跟著康熙走,看康熙的臉色行事。
這邊,康熙要把人家雍王小格格送進宮到太后哪兒去了,自己這邊幫著那些國公王府的欺負人家小格格的額娘。
你說自己打的不是人家側福晉的臉,打的是小格格的臉,打了小格格的臉,和打了康熙的臉有啥區別的?
他和那些國公王府的,又沒啥交情的。
真論交情,還不如和老四近些呢,怎么著,當年在宮里,二人也是同桌同窗好友啊!!
因此到了最后,幾人自然是討不了好,付了一筆違約金,人家就投向牡丹樓的懷抱了。
應該說,牡丹樓一開始的生意還是不錯的,畢竟有各大王公貴族捧場。
不過,這東西吧,也不是生活必須品,再加上裝修過于富麗堂皇,一些小老百姓和一些中產的就不怎么愿意去了。
大家伙都覺得,這里面的東西肯定貴的。
壓根就不像賣糕點的!!
人都不進去,你說哪來的生意。
倘若只靠各大王公貴族的訂單,倒是可以維持,畢竟八九十幾人在貴族圈里,也算是人緣廣結的。
可問題是,九爺前期的投入量太大了,先是鋪子再是裝修,最后是人員的培訓,無一不是砸了重金的。
然后到最后發現,平時的銷售極為難堪,九爺的面子上就有些掛不下去了。
那么,在這種情況下,給鈕鈷祿氏下藥,然后來栽贓杏花村的事,就讓人看起來挺理所當然了。
“奴婢立即寫信進京城。”
素蘭立即說道。
“最好還是小心查證下,畢竟,九爺十爺是爺的兄弟。”
雖然有這個可能性,但未必是二人所做。
或許鈕鈷祿氏被下藥是府里的女人干的。
然后鈕鈷祿氏見胎兒保不住了,存著拉人下水的心態,再加上有自己家府里的人暗示,所以,便把自己給拉下水了。
你想,倘若普通的老百姓知道,自己杏花村的粽子吃了會使女人掉孩子,以后誰還敢吃啊?
這年頭的百姓,還是很容易盲從的。
哪怕一些有見識的人覺得,粽子不會使人小產,可當大部分的人說會的話,她們還會堅持嗎?
自己沒有平時銷售了,牡丹樓就在附近,人家的生意會不好嗎?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