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將士們將代表趙凌返回各個郡縣鄉(xiāng)里,不識字的學習識字,隨后取代一些被貴族氏族推上來的官吏,與科農(nóng)院官員一同監(jiān)管郡縣鄉(xiāng)里的一些小貴族,避免貴族們進行土地兼并。
七千多人散下去,再次收攏權力,這便是趙凌要做的。
就算沒有陷軍營,如今大秦的軍隊已經(jīng)夠強了,匈奴都被打下來了,剩下那些百越、月氏,暫時根本不用管。
百越那邊偶爾有摩擦,趙凌已經(jīng)令人將紅衣大炮運往邊境,守住邊境便可。
一群未開化的蠻夷而已,何必耗費大軍去征伐?
匈奴被滅之后,只要風聲傳過去,他們直接就被嚇破膽了,來犯者,紅衣大炮轟上幾炮,自然就嚇退了。
南方如今由任囂、趙佗駐守的二十萬大軍本就只承擔戍邊、屯墾、同化任務,并沒有再對百越發(fā)起進攻。
趙凌目前給他們的任務也僅僅是鎮(zhèn)守邊關,散布頭曼被斬,大秦橫掃草原的消息,先亂其軍心,讓他們好好掂量一下,到底應該怎么跟大秦相處。
夕陽西下,趙凌坐在章臺宮內(nèi)繼續(xù)翻閱著各地報上來的文書。
趙凌開始在想一個問題,究竟該如何更好地用好商人。
他提高商人的地位,并不覺得嬴政他們重農(nóng)抑商是錯的。
何為重農(nóng)抑商?
就是因為商人太強,所以要抑制打壓。
農(nóng)民太弱,故而才要重用。
商人逐利,人性復雜。
商君書并沒有錯,如果農(nóng)民看到商人賺得比他們多,過得比他們好,就會有更多的人去行商,從未荒廢了田地。
要知道華夏兩千多年文明里,除了元朝,幾乎都是重農(nóng)抑商,一個民族能在這個不變的根本國策下一直延續(xù)傳承兩千多年,證明這個選擇并不是錯誤的。
商人過于強勢,勢必壓迫底層。
春秋戰(zhàn)國時期,跨國游走的商人眾多,而且那些商人的日子過得都是不錯的,比如呂不韋、陶朱公。
當時秦處西陲之地,除了種田、冶鐵、造兵器,什么也不會干。
那時的秦是被諸國看不起的,中原地區(qū)鄭魏之地,以商立國,通衢之地,商貿(mào)核心,高臺樓閣,歌舞飄忽。
可最后的結局是怎樣呢?
還不是秦王掃六合?
你屯鹽糧錢財,我屯兵,你的鹽,你的糧,還有你的錢財都是我的。
官商不可勾結!否則對底層百姓將是無盡的禍害。
趙凌是有手段對付這些商人的,房地產(chǎn)的開發(fā)是借商人的錢財,但房價必須讓百姓住得起才行。
建立國企,想要將大秦頂層貴族們的財富流通下去,又不能讓他們成為大秦的蛀蟲,也必須把握好這個度。
趙凌這時候才發(fā)現(xiàn),當皇帝是真的不容易啊,他那迷人的老父親怎么就突然駕崩了呢?
明明還可以再瀟灑兩年呢。
真是叫人猝不及防。
趙凌起身走出章臺宮,看著滿天的星辰,他忍不住笑了,父皇,如果你真的在天有靈,看到朕如此作為,是覺得朕叛經(jīng)離道,還是會覺得朕做得很好?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