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說,兵馬這種東西,就像是一種武裝力量,你需要的時候給人家召請過來,但辦完事了,你得給人家送走啊。
不然的話,你只召不送,兵馬就會一直跟著你,這哪個正常人受得了?
要是有道行的法師還好,你這剛剛開始入道,把兵馬請來了,然后不管了,那不出問題才怪了!
聽師父這一說,我才明白,為啥當時辦了事回來,結果夜里我就發燒了。
原來是我貿然念了召兵訣,但是只召沒送,召來的兵馬沒有走,我這身體承受不住,所以就發燒生病了。
這一切就說得通了,難怪我在喝水的時候,看到水碗里有一張可怖的人臉,晚上睡覺的時候,院子里也有各種奇怪的聲音。
敢情,都是那些兵馬在搗亂啊!
我把這些情況一說,師父敲了我一下,說:“人家也不是在搗亂,主要是你給他們召出來,又不安排,那就只能在廟里閑逛了啊。”
我趕緊對師父說:“師父啊,那就麻煩您老人家,趕緊給他們收了吧,下次我可不敢亂用召兵訣了……但是,上回您也只教了召兵訣,沒教我怎么送啊。”
師父又敲了我一下:“誰知道你小子膽兒這么大,沒學收兵的方法,就敢召兵了。”
我尷尬道:“師父我錯了,當時也是為了救人,沒想到那么多……現在的話,該怎么辦,要把它們收起來嗎?”
師父說:“當然要收了,不過你也不用怕,好在這些兵馬都是咱們的廟兵,問題不大。”
“廟兵?什么是廟兵?”我好奇問道。
“廟兵,就是駐扎在廟里的兵馬,簡單來說,他們其實都是鬼,只不過經過選拔,得到了神靈的許可,有了臨時編制,才能在這里護廟。”
接下來,師父用比較簡練的方式,給我講了一下,道家所謂的兵馬到底是怎么回事。
在道教中,“兵馬”是一個神秘而重要的存在。
這些“兵馬”就像是法師的得力助手,聽命于法師,協助其完成各種任務。
道教中的兵馬,分為上壇、中壇和下壇。
上壇兵馬是道士授箓時撥的箓中兵將,中壇兵馬為五營兵馬,而下壇兵馬則是五猖兵馬。
道教里的兵馬一般是正一派,以及一些民間法教的專屬,全真派并不涉及這個領域,因為眾所周知:全真修仙,正一捉鬼。
兵馬對于一位法師的重要性不而喻,它們如同軍隊一樣,按照法師的命令行動。
在民間法教中,對兵馬的運用更是五花八門,不僅包括驅邪、收禁、退煞等傳統任務,還有迷合、運財、治病等神奇功能。
具體來說,上壇兵馬就是天兵天將,也就是箓中官將,分別隸屬于不同的部門,比如南北二院、雷霆都司等,執行著諸如祈晴布雨、伐廟召雷等重要任務。
所謂箓中官將,就是登記在法箓名冊里面的,他們的主將均為雷部將帥,需要在法師授箓后,撥付了兵馬,才能夠驅策使用。
兵馬的撥付則嚴格依據《天壇玉格》,按授箓法師的生辰八字,從九州兵馬總司撥付給相對應的兵馬數量,比如子年生人兵,丑年生人兵等等。
這樣的兵馬都是天兵天將,也稱為箓兵,使用流程頗為繁復,且需法師具備深厚的修行方可駕馭。在實際操作中,他們更多是作為“監壇護法”出現,守護著法師的壇場。
中壇兵馬,一般指東岳府兵,還有城隍廟的兵馬,他們的職責是收魂拿魄、鎮壓驅治,并由溫瓊、張巡等東岳十太保統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