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朱元璋,哪個不是靠一群家鄉的伙計打天下?
李衛民有前世的記憶,知道后來那些沒有分家的村子是什么模樣。
華西村,南街村,還有不少繼續走集體主義道路的村莊,后來大多數都過得很好。
無論是經濟水平,還是人民幸福指數,平均要遠遠超過那些分田單干的地方。
李衛民現在一直在想,將來分田到戶的時候,要不要學習一下華西和南街的先進經驗,繼續把向陽大隊的人擰成一股繩?
只要是個腦子正常的人,都知道人多力量大的道理。
之所以有些地方,人多力量不一定大,是因為方法沒用對。
當然,李衛民不是圣母,拉著向陽大隊一起發展,并不是完全就大公無私,也有他自己的小九九。
在發展集體經濟的同時,自己的小日子也不能落下。
這一點,大概就是李衛民和那些圣人的區別,毫不利己,專門利人,李衛民估計自己做不到。
看情況吧,大不了自己單干的同時,拉上那些和自己關系不錯的同志。
如果有人帶不動,那就不帶了,就像白寡婦母女那種,李衛民才懶得搭理她們。
李衛民又不傻,可不會干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何況,平均主義不可取,沒有差別,誰還會努力!
……
隨著春節越來越近,大學錄取通知書也開始陸續下來了。
楚思雨的便宜小媽……哦,是那個唐大姐,一個電話打到了向陽大隊,讓她回去領通知書。
新原地區的通知書,都是大學寄到學校,再由學生去學校自己拿。
如果是沒有學校的考生,就是寄到地區或者縣一級的教育局,并不是直接寄到考生家里。
沒辦法,這時候的交通還比較落后,郵遞信件過程中容易出問題,一旦通知書丟失,有些考生可能一輩子也不知道自己曾經考上過大學!
這種領通知書的方法,剛開始還好,時間一長,就開始有人鉆起了空子。
有些被大學錄取的考生,尤其是一些偏遠的農村考生,因為消息閉塞,除非接到通知,不然就會以為是自己沒有考上。
于是,一部分黑心的家伙就開始行動了。
讓自家的親朋好友,頂著別人的名字去上學。
那些被頂替了名額的考生,很多都只能留在家里種田,或者外出打工,失去了一個改變命運的機會!
和楚思雨一起考上大學的,還有向陽大隊的一個女知青。
李衛民不但絲毫沒有為難她們,還為她們舉行了歡送儀式。
在歡送儀式上,李衛民語重心長地說道:
“兩位同志,祝賀你們考上大學,從此走上光明的道路,千萬不要忘了你們在向陽大隊生活過的日子,無論到了什么時候,向陽大隊都是你們的家……”
總而之,而總之,李衛民的意思只有一個,就是太特么缺人才了!
不僅是李衛民的向陽集團,以后的十幾年里,幾乎所有鄉鎮企業,甚至是城里的私營企業,都會面臨這種困難!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