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煦的人馬走到了哪里、朱棣早就得到稟報了,他最近的心情很好。
明天朱棣就能接受獻(xiàn)俘。這是“靖難之役”以來,明軍取得的第一次巨大勝利,大明官軍不僅迅速滅掉了安南國,還活捉了賊首胡氏父子及一干大臣,結(jié)果大善。
幾個月前派去給高煦傳旨的宦官狗兒,也早就回京了。狗兒將高煦唯皇帝馬首是瞻的態(tài)度稟奏,朱棣心中甚是滿意。
這高煦,不僅能耐了得、還非常聽話。兒女聽話孝順,上到皇帝、下到百姓,對這種事都會感到很欣慰的。
酉時的鐘鼓之聲已經(jīng)敲響了,朱棣從寶座上站起來,走出御門。朱棣往東邊看了一眼,剛才一直在尋思高煦的事,忽然間他又想去看看皇太孫瞻基。
朱棣便對身后的宦官道:“徑直去春和殿,無須派人去告訴那邊的人了。”
宦官道:“奴婢遵旨!”
御門就是奉天門,此時朱棣正站在奉天門北邊的臺基上,他上了御輦,在宦官宮女的簇?fù)硐孪认虮毙小=又恍腥嗽诜钐斓钋懊娴拇u地廣場上向右轉(zhuǎn),然后東行一會兒就到文樓了。文樓出去就是皇城里的另一個區(qū)域,東宮春和殿就在這邊。
因?yàn)槭孪葲]有人去稟報東宮,朱棣的御輦來到春和殿外時,宮人們都很驚訝,急忙在門口兩邊跪伏行叩拜之禮。
朱棣下了車,走進(jìn)春和殿后便問:“瞻基在何處?”
一個宦官道:“回皇爺,皇太孫寫完了字,在水池那邊玩哩。奴婢立刻去請皇太孫前來迎駕!”
朱棣搖頭道:“俺就知道他愛頑,正好俺也想走走,這就過去罷。”
一行人便往春和殿里的池子那邊去了。沒一會兒,太子朱高熾氣喘吁吁地趕了過來,跪伏在路上道:“兒臣方從文華殿回宮,不知父皇駕到,請父皇降罪!”
朱棣正眼都沒看他一眼,或許高熾那肥胖又有點(diǎn)撅的姿態(tài)、實(shí)在沒什么看頭。朱棣只道:“起來罷,俺不怪你。”
高熾忙道:“兒臣謝父皇寬恕。”
沒一會兒,朱棣就看到瞻基過來了,九歲的孩兒果然還很頑劣,只見瞻基雙手都是泥污。這時瞻基老遠(yuǎn)就喊道:“皇爺爺,皇爺爺……”
朱棣“哈哈”笑了一下,周圍幾個人也陪笑起來。在這偌大的皇城內(nèi),唯一不怕朱棣的人,恐怕反而是他的孫子朱瞻基了。
瞻基完全沒有別人的唯唯諾諾,上來先磕了個頭,立刻就抓住朱棣的大手道:“皇爺爺看我捏的泥人兒,他們還能打架!”
朱棣的手上頓時沾上了泥污,不過他也不計較,笑吟吟地讓瞻基拉著走向池邊。
朱棣看著水池邊的轉(zhuǎn)頭上放著的泥人和泥動物,回顧左右笑道:“瞻基像俺,俺小時候也愛頑這個。”
太子高熾躬身侍立在好幾步外,不敢開口說話,不過皇帝喜歡瞻基,其實(shí)對太子是好事。旁邊的宦官倒是附和了一聲。
朱棣低頭攤開手,看了一眼手掌上的泥污,便轉(zhuǎn)頭對站在旁邊的太監(jiān)王狗兒道:“去挖一些泥來。”
王狗兒抱著拂塵拜道:“奴婢遵旨。”
朱棣對瞻基道:“皇爺爺給你露一手,哈哈!”
皇帝平素在寶座上都是非常嚴(yán)肅而可怕的,他雖然年近五十歲了,此時在孫子面前卻露出了一絲童心的模樣。大伙兒見皇帝高興,都面帶應(yīng)景的笑意地,沒那么緊張了。
涼風(fēng)撫繞,水波蕩漾,春和殿里,一時間充滿了天倫之樂的氣氛。
……
朱高煦離開升龍城時還是春天,待他率軍進(jìn)入直隸境內(nèi),已經(jīng)是盛夏時節(jié)。但是安南的春天和京師的夏季,似乎差別不是很大。
大軍行至仙人磯,已是旁晚時分,朱高煦下令扎營休息。軍中無人有異議,此番進(jìn)京獻(xiàn)俘,大伙兒在外面歇一晚,明早便好換身衣裳、準(zhǔn)備一番儀仗,還是有必要的。
朱高煦在行轅門內(nèi)踱來踱去,似乎在等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