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笑道:“便是想用這個奸計,把俺笑死!那靖難不是就不用靖了?”
“哈哈哈……”大伙兒也跟著大笑起來。朱高煦也忍不住笑了,沒想到便宜老爹還有幾分幽默氣質。
大伙兒哄堂大笑了好一陣,燕王才道:“這李景隆俺知道,京營將士不少也知道他,將士根本不會服,到時候他的身邊、肯定全是溜須拍馬的奸吝小人。
此人毫無謀略,又無統兵之能,更無率軍作戰之經驗……偏偏又剛愎自用,從來聽不進話,對人善妒刻薄。他若不是剛愎自用,毫無自知之明,又怎會欣然受此大任?”
眾將聽罷,紛紛拜服道,“李景隆哪是王爺的對手?!”
燕王心情大好,又鼓舞眾將道,“李景隆半個算是俺們的人,一起對付朝廷奸臣的。諸位且勉力,俺們殺奸臣清君側,已成了一半!”
就在這時,金忠拜道:“道衍大師還叫下官帶了幾句話?!?
朱高煦聽著這口話,頓時覺得金忠是姚廣孝的人。
燕王道:“都不是外人,說罷?!?
金忠道:“道衍大師,大明開國方三十余載,風調雨順子民無饑寒之憂;今奸臣當道興起兵戈,朝廷只得軍戶可戰,百姓避之也。天下軍戶有限數,各地須屯田守備、可征調成伍之軍戶更有限數。燕王先不必計較一城一池之得失,宜抓住南軍主帥無能之良機,以剪滅削弱官軍實力為要……”
朱高煦一直聽著,聽到這里頓時覺得姚廣孝頗有見識,思想不守舊、還比較超前。雖然姚廣孝一向傾向于世子,與朱高煦私下不怎么和睦,但朱高煦聽到他的見識、也不得不懷起了欣賞尊重之心。
金忠繼續道:“昔日宋太宗北伐幽云之地,被遼軍誘敵深入,聚而殲之,宋軍至此軍力大衰一蹶不振。今李景隆比宋太宗更不如,燕王可循遼軍之法,引其至燕地,尋機聚殲!”
“善!”燕王很快便贊同道,“傳令全軍,明日班師回北平?!?
眾將拜道:“末將等得令!”
金忠走上前兩步,又道:“王爺真乃天助!本來長興侯死后,也可能輪不到李景隆。朝中兵部尚書齊泰是舉薦郭英的,他知道黃子澄要舉薦李景隆,十分反對。
又因黃子澄乃帝師、極得寵信,齊泰竟然密奏黃子澄勾結后宮、干涉皇帝私事,欲離間皇帝和黃子澄,借此阻止李景隆為帥。
不料真定又有人密告郭英與燕軍議和,還私見使者攀親。那齊泰本來就是舉薦郭英的,這下皇帝震怒,猜忌郭英連同齊泰……于是黃子澄重新勝出,李景隆將掛帥北伐!”
“哈!”燕王聽罷頓時轉頭,看向朱高煦,笑道,“高煦出的那主意,雖未拉攏到郭英,卻有意外之功!”
朱高煦也愣了一下,他真的沒想到還有這種操作!那南京朝廷十分復雜,就像個大糞|坑,朱高煦怎么知道里面復雜關系的來龍去脈?這事兒完全是“瞎貓碰到死耗子”。
他趕緊說道:“真定官軍死守不出,兒臣見父王憂心,一心只想為父分憂,可是實在沒有好法子,只得出了個歪主意、姑且去試試,不想竟有此功效。恭喜父王,此乃人算不如天算,天也助父王!”
燕王笑道:“高煦乃俺的福兒,為俺帶來了好運福氣啊?!?
眾人紛紛恭賀附和。
朱高煦一不小心,看到了旁邊的袁珙……前幾天袁珙竟然說,出那計策的人還不如三歲小孩!這下袁珙不吭聲了,眼神躲躲閃閃的,生怕別人注意到他。
就在這時,袁珙也投來了目光,不慎與朱高煦面面相覷。袁珙的神色頓時尷尬極了,青一陣白一陣,十分難看。若是不知道內情的,還以為他剛吃了一坨什么臟東西,才會那樣的表情!
袁珙肯定是很不爽的……朱高煦猛然意識到,老子這算是得罪他了么?
朱高煦頓時在心里大呼冤枉,他就出了一個不算高明的計謀,別的什么都沒干,這就得罪人了?那袁珙也是奇葩,自己湊上來評頭論足干什么,他若不服自己也出個計策不成了?
袁珙是相士出身,和姚廣孝這個和尚一樣、都不是科舉正路出仕,就是不能確定他和姚廣孝啥關系。
朱高煦琢磨著,少得罪點人總歸是好事,得先瞧瞧情況、再找個機會與他消除一下誤會。
大伙兒在大帳中說完了話,燕王便說散了,眾將紛紛抱拳道:“末將等告辭!”
朱高煦也走出了大帳,先回去準備傳達燕王的軍令,明天一早就帶著大伙兒閃人。
他回到帳篷里先喝了一盅涼開水,歇口氣后,冷靜下來一想,忽然又覺得有點蹊蹺……李景隆還沒出京,消息已經傳到了真定,這個并不奇怪,四舅徐增壽就可能是個內鬼!但是,連齊泰和黃子澄私下里的小九九,姚廣孝都能知道?
朱高煦猛然意識到,姚廣孝這和尚的底細超乎想象,搞奸細情報,也很有一手,簡直是無孔不入!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