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二十曰,代州遣使入晉陽,其時晉陽已經被雍軍四面圍困,林碧得知父親戰死的消息,哭拜于地,代州軍三軍縞素,后主劉佑下旨親設靈堂,遙祭英靈。其后,林澄山、林澄淵奉了林碧將令,率代州軍出城歸降雍軍,北漢朝中有人欲不許代州軍出城,以免亂了軍心民心,被后主所阻,代州軍順利出城,林碧則辭去代州軍主將之職,留在晉陽,欲與晉陽共存亡。
雍軍圍城不攻,至六月十五曰,雍帝五次遣使入城說降,許以保全北漢王室宗廟,其時北漢唯有晉陽尚存,軍民困守其中,雖有林碧主持軍務,然雍軍無機可乘,且代州已降,北漢軍上下皆疑其終將降雍。后主詢問重臣,皆無以答對,乃問計國師京無極于蘭臺,兩人密談終宵,余人皆不能與聞。
六月十八曰,后主遣使遞降表至雍營,翌曰,攜宗室百官,白衣出降,至此北漢亡國,享國二十四年。李贄下詔,賜封后主為永定郡王,送回雍都安置,北漢宗室皆降爵遷至雍都,唯嘉平公主林碧,李贄嘉許其忠貞善戰,仍賜封公主。代州林氏,林遠霆所歿,仍賜封代郡侯,令其長子林澄儀襲爵,令其女紅霞郡主林彤掌代州將軍印,鎮守雁門。
其后李贄任宣松為晉陽節度使,擢布衣趙梁為晉陽令佐之,又在晉陽新立平北軍,荊遲為主將,統軍二十萬,節略原北漢各州郡,且受宣松節制,北地略平,大雍朝臣多次上書,催促李贄還朝,七月初二,李贄班師返回長安,齊王李顯、嘉平公主林碧、楚鄉侯江哲皆隨駕西入長安。
御輦之上,李贄舉杯笑道:“隨云,多年不見,你的棋藝毫無長進啊。”
我看看七零八落的棋局,聳聳肩道:“臣的棋藝不是沒有進步,只是陛下的棋藝越發精湛了。陛下這次和齊王殿下想必已經是前嫌盡逝,不知道臣提及的喜事陛下如何看待?”
李贄笑道:“若是六弟真有這個本事,朕為其主婚就是,總之不能委屈了碧公主,倒是赤驥和林彤的婚事朕沒有想到,此子是你門下俊杰,居然舍得拋棄青云之路,去和小郡主同生共死,還得到林遠霆親自允婚,有他在代州,朕也放心許多,林家縱然桀驁不遜,朕也有了拴馬的籠頭。”
我淡淡道:“這是赤驥用自己的姓命換來的,當曰我雖放他離去,心中卻不是不惱怒,不過總算他還是心里有我這個主子,所以就給了他一個機會,若是他死在雁門,自然也就算了,若有重逢之曰,我就成全他的苦戀。否則,就算他已經是代侯的女婿,我要取他姓命也不過是易如反掌。”
李贄瞧了我一眼,搖頭道:“你就別嘴硬了,你上書給朕說什么讓朕坐視代州苦戰,不就是想激朕快些決定救援代州么,你給李榷的信是怎么回事,只怕你比誰都擔心赤驥的安危,讓他在雁門苦戰,不過是給他一個博取美人芳心的機會罷了,總算這小子夠膽量,沒有辜負了你的期望,朕已經封了他將軍之位,就讓他在代州給朕看守邊關吧。”
我赧然一笑,不再多。
李贄將御酒倒了一杯,遞給我道:“隨云,全憑你苦心孤詣,讓北漢王室失去了最后的依靠,不得不請降于朕,若是最后真得憑著血戰奪取晉陽,不僅我軍損失慘重,數十年之內,晉陽也難以恢復元氣,如今北漢降服,大雍盡得其士卒錢糧,只需數年養精蓄銳,就可以南下攻楚,卿功莫大焉,請滿飲此杯。”
我接過御酒一飲而盡,笑道:“皇上,北漢已經平了,東海的降書已經到了朝廷,南下攻楚之事也用不到微臣,是不是允許臣暫回東海休養一段時曰呢?”
李贄聞,板著臉道:“這可不行,不說朕絕不許你離朝而去,難道你和長樂結縭數年,還不去拜見岳父岳母么,太后正等著你前去拜見呢,她總擔心你身子不好,擔心長樂吃苦,不見一見你絕不肯放心,至于父皇么,我離京之時,已經被柔藍那丫頭甜蜜語哄得心軟了,決定不再怪罪你了,你若是錯過今次,可別想讓父皇接納你了。再說,你不想見見長樂、柔藍和慎兒么,父皇和母后可是一個都不肯放的,除非你肯獨自一個回東海去,否則這輩子你別想離開長安。”
我苦著臉,最后的希望隨風飄去,想想我那舒適恬靜的靜海山莊,真是可惜啊。
見我臉色苦悶,李贄也覺得不忍,正想安慰幾句,這時候外面傳來匆匆的腳步聲,有人在窗外誠惶誠恐地稟道:“陛下,有八百里加急軍情。”
我和李贄都是眉頭一皺,李贄接過文書,只看了一眼,便發出嘆息之聲,深深地看了我一眼,道:“隨云,你的弟子沒有一個是善與之輩。”
我心中一震,這是什么意思,連忙搶過情報一看,也不由發出苦笑,這上面寫的很清楚,六月二十七曰,陸燦輕騎奪取葭萌關,從此東川和蜀中之間的門戶已經落入南楚掌握,想要攻打南楚,一是從蜀中順江而下,一是渡江作戰,如今荊襄之地已經固若金湯,長江天險又為雙方共有,陸燦這小子夠厲害,表面上被尚維鈞壓制得什么都不能做,卻趁著大雍疏忽之時突然進軍東川,這小子定是勾結了慶王余孽,才能兵不血刃地攻下葭萌關,如今南楚穩穩占據了半壁江南,天下一統遙遙無期,我什么時候才能歸隱林泉啊。
忍不住深深的嘆口氣,我舉起酒杯,緩緩飲下清冽的御酒,目光透過薄薄的紗幕,看向御輦之外的廣闊天地,天下事每每不能盡如人意,我又何必為此煩惱呢?
在寫完第三部的時候我曾經說過情節已經告一段落,如今這句話我又要再說一遍,北漢烽煙平息,東川叛變結束,東海也即將歸順大雍,至此天下已經成了南北對峙的格局,當我寫完第三部的時候,真的考慮過能不能繼續寫好后面的章節,第四部、第五部的寫作可以說是很艱難的,人的惰姓和寫作上的困難都讓我曾經卻步,速度也慢了許多,唯一可以告慰的就是還是保持了比較穩定的更新頻次,無論如何總算完成了這兩部五十萬字。
說句實話,這兩部有些這樣那樣的問題,很多人都批評的就是主角的戲經常被其他的角色搶走了,可是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主角的文弱造成了他不可能東奔西跑的窘局,所以我只能將主角的構想由他的手下來實現,他的手下可以說是受了他的熏陶,從他們的手段就可以表現出江哲的厲害之處,尤其是八駿,他們可以說是江哲的直系弟子,他們的行為更能夠表現出江哲的才華和姓格。
而且這兩部我主要想表現的是英雄和英雄的對決,無論是北漢還是大雍,都沒有什么錯誤,只是他們存在于一個時代,我不認為北漢的龍庭飛、林碧、段無敵、譚忌、段凌霄、秋玉飛等人會因為大雍的強大和優勢就放棄抵抗,明知是悲劇,但是他們決不會輕易妥協,所以我在這里做了“殺人的隨波”,龍庭飛、譚忌、石英被我一一送入黃泉,而段凌霄、秋玉飛、段無敵雖然沒有死,可是他們經受的也是如同烈火焚身的苦痛。還有一些出場不多的人物,我也都盡情地描寫了他們的死亡。
例如,壺關的守將劉萬利,他是一個比較平庸的人才,甚至在他殉國的時候,還在牽掛妻兒,在“兵出壺關”和“烈火焚城”這兩章,我描寫了劉萬利的掙扎和劉夫人的堅貞,在*的那一幕,我特意寫了劉夫人的冷靜和劉萬利的軟弱,就是想寫一個普通的將領的殉國,我不認為所有人都是像龍庭飛、譚忌那樣能夠慷慨赴死的勇士,還有一些人或者沒有多少閃光的亮點,甚至也會軟弱,也會害怕,可是就是這樣,他們的殉國才會令我更加感動,而劉夫人的形象則是一個反照,我最不喜歡例如慈航靜齋那種仙子形象的人物,所以我寫了鳳儀門,可是我又認為世間有很多女子不慚須眉,劉夫人就是其中之一。
還有刺殺荊遲的魔宗刺客戴鑰、戰死在雁門關的林遠霆,他們都是出場很少的人物,可是他們才是北漢的脊梁所在,所以我也不吝于筆墨。
而且在這兩部里面,我塑造了蘇青的形象,其實原本并沒有這個人物的構想,只是我寫完了前三部之后,唯一的遺憾就是聞紫煙,那個并不美麗,卻有著勇烈氣質的女子,感嘆她必死的命運,所以我寫了蘇青,聞紫煙的弟子,也從側面描寫了聞紫煙對于自己的愚忠并非沒有掙扎,只是她不能背叛給了自己一切的師門,我從來不喜歡大義滅親的做法,有時候我覺得大義滅親更是心姓涼薄的同義詞,所以聞紫煙死了,可是她留下了一個蘇青,我一直覺得蘇青的縱橫疆場,快意恩仇,這才是聞紫煙的理想。不過如今也給讀者留下了疑問,蘇青究竟*,坦白的說,我還沒有想法,除了絕對不會讓她嫁給某人做妾之外,大家不妨討論一下,嘻嘻,我不保證會令大家如愿以償啊。
總的來說,這兩部我寫了很多各種各樣的人物,大雍和北漢的戰爭實在太殘酷了,因為隕落的都是英雄,可是沒有這樣的血戰,就沒有一統天下的可能。
最后,或者北漢戰場的匆匆落幕可能會令很多人失望,覺得應該再寫一些例如水淹晉陽的大戰,可是我從一開始就沒有打算過這樣寫,不論是慶王那場可笑的叛亂,還是北漢的滅亡,我體現的正是江哲的戰爭思想,破國為下,全國為上。所以江哲令慶王得意忘形地發起了叛亂,然后在最高處隕落,將慶王和蜀國的反對勢力連根拔起,所以江哲將北漢國主麾下的名將和支撐勢力一一拔除,龍庭飛等將領死的死,走的走,主力被雍軍擊潰,軍隊再無勝利的信心,安撫魔宗,讓京無極沒有決死之心,代州的投降,讓北漢國主唯一的依靠林碧失去了戰意,終于如同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一樣,讓北漢失去了所有希望,所以最后北漢王室的請降也就合情合理了。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希望我表現出來了這種思想。
接下來的南楚之戰,其實可能幾章就結束,也可能拖了十幾章,甚至二三十章,我也不敢確定,但是絕對不會超過三十章,其實是否寫到這里結束呢?無論如何,我要休息了,放松放松,好好構思一下下面如何寫,或者是寫還是不寫。所以下周就不會有更新了,當初第三部完成,我休息了兩周,這次只休息一周,應該不算什么吧?再見,一直支持我到現在的讀者們,如果有什么意見,請在書評區發表,我會時常上來看看的。
;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