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趙匡胤的話比較中聽,柴榮微微點頭。
趙匡胤繼續(xù)道:“那契丹主殘暴不仁,遼國朝政動蕩,援兵到來也不一定是我周軍精銳對手。”
柴榮道:“繼續(xù)說。”
趙匡胤拜道:“若依臣之見,進攻先設(shè)防,應(yīng)以縱深厚陣部署。從易州、涿州到幽州,多重扎營布防,步軍在后,騎兵在前;馬兵趨進至幽州城北,等待遼國援軍初來乍到,趁其遠道疲勞,可以騎兵機動一戰(zhàn)。若是不利,那虜騎也拿我無可奈何。”
柴榮不置可否,見一個宦官進來,便問:“侍衛(wèi)司馬步都虞候郭紹來了沒有?”
宦官道:“來了,不過諸將尚未到齊……官家是否要先召見郭將軍?”
柴榮想了想?yún)s道:“朕去更衣,你們二人等一下與諸將一起再到行宮來議事。”
張永德、趙匡胤便一齊叩拜退下。
二人一路出得行宮,張永德便道:“趙兄弟之前與我商議了那么久,進去面圣我勸了話,你為何不幫著勸官家?”
趙匡胤道:“官家對幽州志在必得,剛才我發(fā)現(xiàn)勸不住。”
張永德聽罷只好干脆地說道:“那只有打一仗試試了……趙兄弟以為勝負如何?”
“原先咱們沒料到契丹主會這么快出援兵,那是個睡皇帝,自家皇位還不穩(wěn)、幽州本來也不是遼國的地方,早先預(yù)計契丹主會干脆放棄幽云之地;就算要出兵也很不容易、不知道什么時候去了。”趙匡胤道,“但現(xiàn)在一個多月就有動靜,可見不是契丹主的意思,是遼國眾臣一起求他;否則契丹主既無法短時間內(nèi)說服群臣,也不愿意力排眾議一意孤行。遼國諸部若是都想保幽州、沒什么分歧,遼軍騎兵厲害,咱們很難贏。”
張永德道:“還沒打哩。倒從沒見你打仗這么沭過!”
趙匡胤道:“公記得晉陽之役?遼國派了幾千騎到忻口增援,衛(wèi)王符彥卿手握兩萬人,差點喪了前鋒史彥超,被打得大敗。”
“當(dāng)時符彥卿手下沒什么精兵,只有向訓(xùn)和史彥超的馬兵尚可一戰(zhàn)。”
趙匡胤道:“就算如此,史彥超和向訓(xùn)加起來也有數(shù)千騎。反正我覺得打遼國不能心急,更不能輕敵。”
當(dāng)天下午,樞密院大臣及諸路大將便在涿州行宮議事。
魏仁溥此時為東京留守,王樸主持議事,還是一張粗糙的大圖,王樸先在上位下側(cè)敘述軍情。郭紹作為高級武將也在隊列中,他照樣默不作聲聽著。這回議事的場面讓他微微有點失望,王樸的才能應(yīng)該比魏仁溥高,但因為年紀大了投足之間少了那種自信從容的鐵血氣度……郭紹不禁想起了淮南之役、在揚州行宮時的場面,作了一番比較。
諸將聽說遼國大軍到了燕山背后,一時間意見沖突,爭執(zhí)到旁晚。郭紹沒有參與爭執(zhí),一門心思聽著上頭究竟想怎么干,自己應(yīng)該作甚。
后來柴榮終于力排眾議進行了一番部署。鐵騎軍和控鶴軍馬兵將運動至幽州城北部伺機而動,龍捷軍左廂及諸班直駐扎在城下,監(jiān)視幽州城動靜。
虎捷軍左廂步軍過拒馬河駐涿州,兵權(quán)以左廂都指揮使祁廷訓(xùn)代;虎捷軍右?guī)邞训虏狂v拒馬河南面;韓通部在雄、霸二州。
果然不出所料,郭紹被皇帝專門點名攻打幽州城。但皇帝似乎并不想全力攻城,因為調(diào)給郭紹的攻城部隊不是虎捷軍左廂精銳(在涿州),而是定州軍孫行友部、郭紹本部騎兵,以及河北諸鎮(zhèn)陸續(xù)來的鎮(zhèn)兵數(shù)萬。
郭紹發(fā)現(xiàn)在幽州城下的只有兩種部隊:一是騎兵,二是雜牌兵。讓他有種錯覺,好像隨時準備跑路,然后丟下炮灰送死的形勢。
他手下的攻城部隊主力都是地方節(jié)鎮(zhèn)的軍隊,還能圍攻重城么?他感覺自己完全是攻城施加壓力的佯攻;周朝主力似乎是放在還遠遠沒有出現(xiàn)的遼國援兵身上。
但皇帝并未明確說只讓他策應(yīng)、圣旨是攻城。于是郭紹立刻想起了放在祁州的大量火藥。
淮南時,皇帝親口賜外號“郭破城”,其實郭紹壓根不精通攻城,唯一精通的技能就是拿火藥炸。這回也沒辦法,他隨時準備故技重施。_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