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身上有塊胎記,那個男人背上相同的位置,有個一模一樣的。
甚至不需要滴血驗(yàn)親,只是看到那個男人的第一眼,男人的本能就讓他察覺了真相。
他真是恨怒交加。
他的妻子,結(jié)發(fā)的原配夫人,在他快意至極的人生畫卷里,狠狠劃了一刀。
國公爺殺了那個男人,扒了他的皮,抽了他的筋。
他對李夫人的女兒不管不問,由著府里曾經(jīng)被李嫣欺負(fù)過的人折磨她羞辱她。
也幾乎不許李夫人見女兒。
對李夫人就更是可怖。
他依舊會和她同床共枕,只是房中,掛著一張人皮。
那是她“奸夫”的皮。
后來國公爺曾經(jīng)問過她,為什么,又怎么敢背叛他與人私通。
他給她國公夫人的尊榮,連她生不出兒子都保住她榮華體面。
她怎么敢,怎么敢對不起他?
李夫人摸著那張人皮,淚都沒掉。
說了句:“初時,我想的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她的愛人背叛了他,對她不忠。
她抱著兒子的骨灰壇子瘋癲哭泣時,他迎了懷孕的新人進(jìn)門。
那時她,也想問他一句——為什么啊?
可他睡在妾室房中,撫著那妾室隆起的肚子,笑著對那妾室說——“爭氣些,一胎得男爺重賞于你。”
那時她想哭,又想笑。
她覺得自己瘋了。
她一個人抱著兒子的骨灰壇子,走了很久很久。
她想走回年少時成婚的那座小城。
她想問一問,當(dāng)年揭了蓋頭笑彎了眼的夫君,如今她該怎么辦啊。
可她找不到,她怎么找都找不到她少時的夫君。
她少年時鐘愛的郎君,死在了這些年來的權(quán)勢傾軋里,后來那封侯拜相權(quán)柄無上的國公爺,早不是當(dāng)初只屬于她的少年郎。
悔教夫婿覓封侯。
她哭了又哭,她不停的掉眼淚,她心如刀絞,她抱著孩子的骨灰,她找不到她的愛人。
……
后來她遇到了一個人,是當(dāng)年的青梅竹馬,也是被她拒婚下了面子的郎君。
那個人陪著她埋了孩子的骨灰,握著她的手對她說——
“你小時候喜歡的那株桃花樹現(xiàn)下還活著呢,以后我年年回江南,給你折一枝故鄉(xiāng)的桃花送來可好。”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此后年復(fù)一年,他都會給她居住的別院,送去一枝春色。
那幾年,李夫人的日子黯淡又可怕。
國公府卻一個又一個迎進(jìn)新人。
她覺得她的心像被油鍋在煎著一樣,她一次次問自己,憑什么啊。
憑什么他妻妾成群就是應(yīng)該。
憑什么她卻要青燈古佛痛徹心扉。
說不清是報復(fù)還是旁的什么,她和那個給她送花枝的男人,越了雷池。
也是那時她才知道,原來一別二十載,他一直在她身邊。
也始終,不曾娶妻納妾。
國公府相隔一條街的院落,當(dāng)年新婚時搬進(jìn)隔壁的鄰居。
喪子之時,國公府門外遠(yuǎn)遠(yuǎn)站著的身影。
她年少時從未看見過他,這些年來,也從沒有看到過他的存在。
可他一直在看著她,在許多個,她不知道的瞬間。
每一個她需要的時候,他都可以在。
之后,別院的日子竟生動快活起來,他是個脾氣很好的人,無甚大志向,一生所愛無非書畫與她。
他不是李綏遠(yuǎn)那樣志在天下江山的男人,他只愛給她畫眉。
后來,她終于走出了喪子之痛。
與他商量要假死脫身,離開京城。
他喜不自勝,抱著人笑彎了眼。
偏生這時,李綏遠(yuǎn)出現(xiàn)在了別院。
之后的一切,都不能如李夫人所愿。
她不得不回到國公府,不得不做回國公夫人。
也不得不和他,天涯陌路。
好在女兒生下來后,她看著女兒背上那塊和他一樣的胎記,偶爾能念一念他。
所以,
李綏遠(yuǎn)問她為什么背叛他,為什么與人私通的時候。
她第一句話如實(shí)告訴他,是為了報復(fù)他,
她說:
“初時,我想的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第二句話,卻是:
“可后來,我愛他,像當(dāng)年愛你一樣愛他,我想和他快活,我想把自己給他,即便給的,是殘缺不全的我,是已經(jīng)被你弄臟的我,也想給他。”
那日后,國公爺大怒。
之后他去了西北戰(zhàn)場,再回來時,便是那個李嫣倒在雪地里的日子。
當(dāng)年懷李嫣,風(fēng)險極大,太醫(yī)郎中都說,生了可能一胎兩命。
李綏遠(yuǎn)那時已有庶出子女,雖覺遺憾可惜,卻也舍不得夫人因此喪命,便與她商量落了那胎。
李夫人聞卻哭得厲害,惶恐中拉著他衣袖求他,說她要生的,一定要把這個孩子生下來的,她舍不得,舍不得這個孩子。
國公爺那時已有好些年沒見過她這樣流著淚求他的模樣,最終還是拗不過她,答應(yīng)了下來。
他既喜她這樣想生下這個他們的孩子,又憂心她身體不成。
甚至曾經(jīng)親自跪了千層佛階,給她和孩子求平安。
哪成想,那孩子,竟不是他的種。
他怎能不怒不恨!
自然是厭恨李嫣入骨,不會善待她。
……
故人陸續(xù)凋零,知曉這些舊事的,也死得差不多了。
皇后掀開眼簾,瞧了殿門外,緩聲道:
“國公爺死前,手中勢力喬昀與本宮各半,只求本宮務(wù)必將他和李夫人合葬,替他庇佑李嫣和她的孩子,無論時局如何情勢如何保她們性命無憂。
本宮應(yīng)了他,當(dāng)年卻沒保住李嫣。
這些年再如何,也終是下不去手要明寧的命,只能眼看著她愈加過分。
喬昀死去多年,那喬昀手中自個的勢力連帶著國公爺留給喬昀的那些,只怕都捏在了明寧手中。
聽聞喬昀有個私生子已在西北,不知那些舊部,受喬昀統(tǒng)轄多年,如今是更愿追隨那兒子還是明寧這個郡主。
但愿那喬昀的兒子是個真中用的,能與明寧分庭抗禮,壓制幾分,莫要讓她日后行事更加狂悖。
罷了,且去給李夫人和國公爺上炷香,明寧的事,也是本宮對不住李夫人和李嫣,沒把那孩子養(yǎng)好。”
*
香殿牌位前煙霧繚繞,風(fēng)吹又散。
一如當(dāng)年那些人,那些事,同清風(fēng)一道飄遠(yuǎn)。
只留了幾絲淺淡的余韻,擾著困著那些尚且活在人世的后來人。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