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陛下親臨科學院,已目睹首臺電報樣機成功收發訊號,消息傳遞的準確性和速度,絕非虛妄!”
方以智補充道:“至于線纜被毀、天災影響,確需考慮,但線纜可深埋、可高架,關鍵節點設兵看守,亦可大幅降低風險?!?
“相比之前的驛遞,電報線之可靠性、經濟性實則更高,至于耗資……”
說到這里,方以智的目光落在了朱由檢的身上。
朱由檢接過話頭,面色嚴肅道:“耗資雖巨,然其利極大,郭卿,你掌戶部,當知每年為維持驛傳系統,朝廷需耗費多少錢糧?若遇緊急軍情,六百里、八百里加急跑死馬、累死人,尚且可能延誤戰機!”
“而電報一成,則京師與邊境、與各布政使司之間,訊息往來如同當面交談,政令暢通,軍情速達,其帶來的軍政之效、節省之費,長遠看,遠勝投入。”
郭允厚也不是那種糊涂人,也知道電報對朝廷加強地方管控的好處,聞,也站起身,對宋應星道:“宋部堂,不知這電……電報的花費……?”
宋應星顯然早就有了準備,聞當即回道:“郭部堂,其實這電報的花費沒有想象的那么多。”
“不過就是連接各地的線路,以及電線桿和相應的維護人員。”
“宋某昨晚就已經初步的計算過了,按照我大明如今的工價和物價,一里的花費大約在兩百塊銀元左右。”(清晚期,鋪設的第一條長距離有線電報造價大約是56兩銀子一里,那是在技術相對成熟的時候。)
“嘶……”
不只是郭允厚,殿內許多人聽到這個數字,皆是倒吸一口涼氣。
郭允厚張嘴正欲說些什么,宋應星又忙道:“當然,隨著各種技術的逐步成熟,這個價格會越來越低。”
“就算是價格會降低,但一里路就要兩百塊銀元,這個花費也不是一筆小數目。”
郭允厚眉頭緊縮,面色有些為難。
施鳯來也皺眉嘴里念叨著:“一里是兩百塊,十里就是兩千,百里就是兩萬,千里就是二十萬……”
李邦華卻是起身支持道:“一里兩百塊的價格相比鐵路的造價,還真不是很多。”
郭允厚聽完,忽然大聲道:“對!鐵路!”
“如果著電報線跟著鐵路修的話,價格可不可以降下來一些,甚至就連維護的差事,也可以讓鐵路司兼著。”
朱由檢也是眼前一亮,原本他還打算先修建京城到新城的電報線,現在看來,郭允厚是打算直接修建京津線了。
宋應星對郭允厚想要讓鐵路司幫著架設電報線,幫著維護,倒是沒有什么意見,但兵部的李邦華確實不干了。
“郭部堂,那不對吧?這電報應該歸我兵部車駕司管轄才是。”
郭允厚轉頭看向他道:“你兵部出錢的話也可以?!?
李邦華點頭道:“可以,等今年年底,兵部編纂預算的時候,會將這部分加進去的?!?
“我……”
郭允厚頓時氣急。
一旁一直沒有說話的王徵,這個時候忽然開口道:“陛下,諸位,電報畢竟是剛剛研究成功,能不能長距離傳輸還未經過試驗,下官的意思是,是不是先修建一條近距離的線路試試?”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