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人會問小凡,你做這些有意義嗎?
小凡點點頭:“當然有了。”
“我們不能讓有名字的英雄,變成沒名字的孤魂。”
這些年,小凡都是自費在做這些事,打掃,描漆,甚至還會幫烈士們燒上一些金元寶;
沒有任何的外在好處,他只是想盡自已的力量,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陳易十分感慨,有的人活一世,渾渾噩噩,不知道生命的意義;
而有的人,卻早已用行動,點亮不知名角落快要熄滅的花火。
下一秒,陳易就出現在小凡身前;
是個皮膚黝黑,但眼神純凈的小伙。
陳易沒有多余的動作,只是一味揮動雷神錘,大量的福澤將他全身包裹;
這,是他應得的。
忙忙碌碌許久后,天神分身才回到將軍府準備休息;
剛坐下一會兒,外務司的仙侍就過來稟報,法蘭西神祇求見。
陳易有些疑惑,他們來干嘛?
法蘭西和我們,那可是實實在在打過仗的。
1883年,法蘭西試圖吞并安南,而安南自明清以來長期是華國的藩屬國,雙方保持宗藩關系;
當時的清朝為維護傳統藩屬體制,與法蘭西展開了一場軍事對抗。
清軍初期因指揮混亂、裝備落后,接連失利;
1883年12月,法軍攻占安南北圻重鎮北寧、太原。
1884年3月,又陷諒山,兵鋒直逼華國邊境的鎮南關(今友誼關)。
眼見都快打到家門口了,清廷立刻派遣老將馮子材前往交鋒;
馮子材整頓防務,激勵士氣,于1885年3月取得鎮南關大捷。
清軍趁法軍驕縱分兵之際,主動出擊,斃傷法軍近千人,重傷法軍統帥尼格里;
連克諒山、文淵等戰略要地,徹底扭轉戰局,此役極大鼓舞了華國軍民士氣。
可盡管清軍在鎮南關取得局部勝利,且法國因戰爭消耗巨大、已無力繼續進攻,但清廷仍選擇妥協求和......
1885年6月,李鴻章與法國代表在津市簽訂《中法新約》,核心內容包括:
清朝承認法國對安南的“保護權”,允許法國在滇省、桂省、粵省修筑鐵路等等。
這場戰爭的結果,深刻暴露了晚清的“弱國無外交”困境;
軍事上的局部勝利未能轉化為外交籌碼,最終只能以犧牲自已的權益換取“和平”。
這場戰爭被稱為“法國不勝而勝,華國不敗而敗”,成為華國近代屈辱外交的典型注腳;
也警示后人:單純依靠軍事勝利無法改變積弱的國運,制度與外交的近代化才是民族自強的根本!
至于后來的八國聯軍,就更不用說了,對華國造成了無法估量的破壞;
法蘭西,就是八國其中之一。
這個國家和我們仇,三天三夜都講不完,所以他們,為什么會突然拜訪?
進入外務司,陳易一眼就看到個身著法式宮廷裝,美艷絕倫的女神祇。
此時,女神祇也正好轉身看到了陳易,湛藍的眼眸中浮現出絲絲欣喜,自我介紹道:
“將軍你好,我是法蘭西神祇,安托瓦內特。”
這個眼神陳易已經見過很多次,立刻就明白過來,這是有事求咱們來了!
于是陳易立刻調整好了姿態,一臉高冷道:“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