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見宋婉清同意了,也不用趙振國送,那人找了個服務員帶宋婉清先回房間。
趙振國呢,則跟著老人,沿著一條彎彎曲曲的小道到了老人房間。
一路上,趙振國不停地琢磨著:老人這個時候專門找自己,到底是為了啥事兒?肯定不是為了跟他拉拉家常、寒暄幾句這么簡單。
難道是要談他的下一步工作?可不是已經確定要去首鋼工作了么?難道是想聽聽更詳細的改革方案?
可趙振國左猜右猜,還是沒猜對。
等進了老人的房間,老爺子坐定后,慢悠悠地端起茶杯,吹了吹上面的熱氣,抿了一口茶,然后目光炯炯地看著趙振國,問道:
“振國娃兒啊,你對正在籌備中的海市寶鋼,是個啥看法嘞?”
趙振國:!!!
老爺子怎么問了這么個問題。
他開始在腦海中回憶起16年寶鋼與武鋼合并時,新聞上講的寶鋼來歷。
——
70年代的時候,國內鋼鐵工業那叫一個落后喲,技術就跟老牛拉破車似的,產能也低得可憐,尤其是缺乏那種高附加值的板材,根本難以滿足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的需求。
到了77年,國家一咬牙,決定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來建設現代化鋼鐵廠,打破西方那幫人的技術封鎖,推動產業升級。
冶金工業部專門派人到小本去考察新日鐵(當時世界領先鋼企),初步確定要引進全套技術和設備。
78年3月的時候,計委、建委批準了《寶鋼總廠計劃任務書》。
78年12月23日,寶鋼工程正式動工,打下第一根樁,恰逢三中全會閉幕。
寶鋼的核心設備都是從國外引進的,有日本新日鐵、德國德馬克,包括4063m大型高爐、300噸轉爐、熱連軋機等等,那可都是當時世界頂尖的好家伙事兒。總投資128億元(后來還增到了300億),這可是當時中國最大的引進項目。
不過呢,到了80年,國民經濟進行調整,寶鋼因為投資巨大被叫停,當時有人說這是“洋躍進”。
81年,經過論證后,決定續建,但壓縮了規模,二期工程就先緩一緩。
85年9月,一期工程(生鐵、鋼坯生產線)投產了,85年11月,一號高爐點火,這可是標志中國首個現代化高爐運行。到了1991年,一期工程通過國家驗收,形成年產300萬噸鋼的能力...
——
趙振國雖然知道寶鋼的歷史,但老爺子想問什么,想聽什么,他沒搞懂,于是裝起了糊涂,反正按道理說,他這個級別,不知道寶鋼的事情也很正常。
老爺子把大概經歷講了,又問趙振國怎么看?
趙振國:......
歷史證明,寶鋼是個好項目,但這個項目太貴了,新日鐵因為這個項目,也沒少從國內搞錢。甚至后來有人說小本和新日鐵包藏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