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池周圍的山不算太高,可地形突兀,起伏巨大,加上人工開鑿修塹,外部一些邊緣被“劈”下,更顯城關高崖險峻。
這里是一道門,可惜在很多關鍵時候都沒守住。
原因就在軍心。
一是敵人毀了軍心,二是朝廷毀了軍心。
千戶黃奇驗查著都司文書,見沒有任何紕漏之后,這才笑呵呵地說:“原是永績伯派來的人,張兄盡管放心,喜峰口營三千五百軍士,皆在整訓之中,隨時可戰!”
顧正臣微微點頭:“那就好,我們留下幾日,觀察一番喜峰口營軍士的軍容軍貌,也好回去奏報都司,不知可否?”
“這是自然。”
黃奇呵呵笑著,引著顧正臣等人安置一番,然后留下兩個軍士照看便離開了。
顧正臣看向林白帆、蕭成:“你們曾當過衛所教頭,不妨去看看這里的軍士訓練如何,指點一二。”
林白帆握了下拳頭:“我不當教頭已經很多年了,不過——倒也想看看這里的邊軍如何。”
蕭成詢問:“那你呢?”
顧正臣含笑:“我要看看喜峰口的城墻是否堅固。”
孟福曾說過,讓自己來喜峰口,找一塊特殊的墻磚,找到了,便能理解他為何這些年一直都活在陰謀當中。
既然有人要從喜峰口出關,那就在這里找找看吧。
顧正臣帶著嚴桑桑,在一個喜峰口軍士的陪同下,沿著城墻邊走動。
“你叫什么名字,哪一年的軍士?”
“萬孝,洪武六年,父親老了之后頂上來的。”
“十二年了,不容易吧。”
顧正臣與萬孝閑聊了小半個時辰,也沒發現有什么墻磚特殊。
喜峰口的墻磚并不統一,許多地方采取的是小磚、薄磚,遠沒有今日所見百姓運送城磚厚重,這也是因為喜峰口建造城關的年代久遠,許多朝代都在這里留下過痕跡。
據錦衣衛提供的消息,孟福洪武五年時曾跟隨軍隊駐扎喜峰口,之后消息就有些不太清楚了,不知是戍邊還是其他,可以查到的是,洪武七年十二月孟福出現在了金陵,當上了金吾衛百戶。
沒記錄的兩年多,沒人說得清楚孟福去了哪里,加上孟福是個小人物,公文都懶得記一筆,導致了空白。
要查特殊的城磚,那也應該是洪武朝的,洪武五年至洪武八年之間的。
顧正臣詢問萬孝,萬孝指了指東城墻方向:“說起來,洪武五年東城墻是修繕過一次,不過那里有些邪乎。”
“邪乎?”
顧正臣眼神一亮。
萬孝重重點頭,低聲道:“那一段城墻倒過,三次。”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