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非常負責的說一下,這個世界上,就沒有比中國人民還要勤勞踏實的民族。
“長達五千年的歷史,以及兩千年以上的封建統一環境,鑄就了這個世界上最穩定的一個民族——中華民族。”李樂對中國的了解,可謂是切身體會之下的了解,當然比1941年的德國商人們了解的更多。
關于這個民族的事情,他簡直就是張口就來:“這個民族數千年的時間里,都沉浸在宗族與皇權的層層管理之下,并且承受著丁稅和田稅等等讓人窒息的稅賦。”
所以,他信手拈來的內容,震懾著在座的所有人:“如此長時間的壓迫和管理,讓華夏之百姓更容易安于現狀,更容易服從官員的管理。”
他不僅僅知道這些,他還知道,即便是到了二十一世紀,中國的老百姓依舊畏官入虎。他們更愿意在能夠生活下去的時候選擇服從,展現出極其恭順的態度。
而且他們愿意學習,也善于學習。哪怕教育水平無法跟上現代化發展的時候,也可以通過死記硬背迅速的獲得生產技能。
比如說二十一世紀的無數農民工,很多都可以在工廠內從事生產工作,卻沒有相應的機加工學業文憑。
能擁有這樣的人民,是管理者最幸福的事情。只要這些人有一個活路,能夠勉強的活下去,他們就會用勞動,而不是反抗來為自己爭取更好的生活!
“想一想,這樣的民族,哪個國家的人民可以比肩?而上升到人口這個層面上,勉強可以比較的日本等國,也立刻變得微不足道了。”說著說著,李樂就拋出了一個重磅炸彈。
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樣可怕的任勞任怨的人民,中國才能夠實現彎道超車,在未來超越眾多發達國家,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工廠!——可惜的是,這些事情,在場的人都不知道。
同時,不得不悲哀的說,也正是因為有了這么一個巨大而且善良的人民群體,中國才會在未來形成一個沙漏形狀的不穩定社會結構。
歐美等發達國家,社會結構是圓形的,中產階級最多,而兩側的窮人和富人較少,法律也經常圍繞中產階級來制定,所以社會相對來說更穩定。
事實上,在歐美的社會學學者眼中,也只有這樣的社會結構,才能夠長久的穩定下去……
而中國在二十一世紀的時候,社會結構依舊是沙漏形狀的,富人和窮人都很多,中產階級是受到兩側壓迫的受壓迫對象。
為什么會形成這樣的社會結構呢?因為統治者們知道,中國的中產階級不會輕易的反抗,他們有不錯的收入,有活的更好的希望,就不會鋌而走險。
所以中國的法律,很多情況下都是欺壓中產階級的立法:車撞了人,無論如何車都要負責一部分賠償;有能力賠償的一方,往往在法院判決的時候,都多少要吃一些虧。
外國對這種沙漏型社會結構可以穩定高速的發展非常的不理解,因為他們無法理解,中國的中產階級,是恭順并且擁有希望的人群。
在中國這片土地上,擁有希望的人,是不會選擇去做危險的事情的。他們不會去找國家的麻煩,不敢去詬病官老爺們,只要他們能安穩的活著,就可以安穩的一直安穩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