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多余的魚罐頭,撿味道最差的,質量最不好的,運輸到勞動營那邊去。”李樂對主管這方面的官員說道。
“告訴赫斯,我們也要顧及到戰后的一系列影響,所以應該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提高勞動營的待遇。”李樂可不是一個殺人魔王,相反他的靈魂里少了很多很多希特勒的暴戾基因。
如果能夠把事情辦好,他甚至不愿意去進行過重的殺戮。畢竟他要的是一場“瓜分世界的戰爭”;不是一場反人類的邪惡之戰。
正義之師這種旗幟和口號,或許在事后總結的時候看不出什么優越感來,可是在戰爭進行時凝聚力量,是很有作用的事情。
這也是為什么中國古代強調“王者之師、堂堂正義”等戰爭大義重要性的原因。
一場正義的戰爭,可以在過程中凝聚人心,左右戰局的走向;也可以在結束戰爭之后,盡可能的為自己臉上貼金。
“中國古代有一句老話,說的是戰爭要樹立一面正義的旗幟,我們的戰爭需要這樣的旗幟,人民也需要這樣的旗幟!”李樂看著對方,一字一句的說道。
“我們是在進行正義的戰爭,打掉那些阻撓我們發展的國家,是為了更好的發展。”李樂伸出手來,開始了自己的演講:“我們是愛好和平的民族,不是罪惡之源!”
雖然看透了歷史的人們都清楚,戰爭是政治的延續,非正義的戰爭往往也是因為正義的一方引誘或者施加壓力導致的。
近代史上,只有日本侵略中國這場戰爭,才是純粹的惡貫滿盈。因為中國沒有壓迫日本的生存空間,也沒有試圖率先攻擊日本。
至于說鴉片戰爭那類剝削戰爭,實際上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講,都要比日本侵華戰爭體面一些。
當然了,這絕對不是為了這些對中國的戰爭找什么借口,只是說對比日本侵華戰爭,略微好一些罷了。
但是日本襲擊美國,卻不是這類純粹的違背正義的擴張。很大程度上,是美國逼迫著日本打的這場戰爭,并不是日本一意孤行。
同樣的,德國發動的這場第二次世界大戰,實際上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復仇之戰,同樣也是美國在背后搞鬼引發的一次失去控制的戰爭罷了。
“本質上來講,德國入侵英法,瓜分波蘭,實際上都有歷史遺留原因,并不是沒有理由的蠻橫擴張。”他滔滔不絕,對自己的手下人講起了歷史來。
“我們瓜分波蘭是因為波蘭參與了肢解德國的行動,占領了一大塊德國領土。他們是邪惡的,占領了我們神圣的國土,我們當然要反擊!”他說到這里的時候,帶著一些痛恨的表情。
“而攻擊英法,一方面是因為英法率先對我們宣戰,另一方面則是我們在報《凡爾賽和約》的一箭之仇。”提起那個條約,元首的臉上就是一片嫌棄厭惡的模樣來。
不過,哪怕是李樂說的理由很充分,可是德國依舊并不站在道義的制高點上。
至少在針對猶太人還有戰俘的問題上,德國是蠻橫而且非人道的。
這讓國社黨還有黨衛軍的污點太多,也嚴重影響了德國發動戰爭的大義性質。
李樂現在已經在著手緩和各方面的矛盾,盡量的給德國披上一層和善的外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