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以為,戰爭已經結束了,最清閑的地方,應該就是元首親自統轄的最高統帥部了。
可惜的是,這里現在忙碌的狀況,比對英國全面開戰的時候,還要忙碌一些。
無數的文件被送到了這里,然后被秘書還有各級軍官分類處理,歸類之后統一送到凱特爾元帥手中。
德國的東線真的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武裝集團。這里有20萬人的意大利遠征軍,還有羅馬尼亞等國家的仆從軍。
再加上整整300萬的德國陸軍部隊,每天消耗的吃的東西,就是一筆龐大的開銷。
這些部隊還裝備了各種型號的汽車,配備了大量的馬車。牽引火炮、裝甲車、突擊炮還有型號繁雜的坦克。
勤儉的德國部隊,從2號坦克一直到最先進的5號豹式坦克,都還依舊裝備在各支裝甲部隊手中。
炮兵部隊更是裝備了不少2號坦克底盤改造的150毫米口徑榴彈炮,以及大名鼎鼎的追獵者坦克殲擊車。
當然了,裝備最多的依舊還是那幾樣東西,3號突擊炮、4號坦克、追獵者坦克殲擊車。
從這里也能輕易的看出來,元首開創的坦克殲擊車究竟有多么重要,在短短的一年不到的時間里,它已經成為德國裝甲力量的中堅了。
因為西線的戰斗已經結束,有無數的飛機要從西線調往東線去。在西線德國常年保持著5000架左右的各種型號的飛機,現在它們大部分都可以飛到東線去參戰了。
大約有700架的ju-52運輸機,1500架fw-190系列和me-109系列的戰斗機,還有1700架以上的ju-88轟炸機和ju-87斯圖卡飛往東線。
每天大家都能看到成群結隊的飛機從自己的頭頂上飛過,數量多的讓大家都數不清楚個數。
西線的飛機從5000架左右一下子減少到了1100架左右,這之間節約了多少力量,也就不而喻了。
德國在東線原本的3700多架飛機的劣勢狀態一下子被扭轉了過來,飛機數量猛增到了7600架這樣一個可怕的數值上。
歷史上,德國在巴巴羅薩行動的時候,擁有飛機5000架左右。李樂現在顯然要比歷史上強大了太多太多。
首先,他打贏了不列顛空戰,勝利讓他節約下了至少1000架的飛機。
其次,他控制了部分英國,打垮了英國也讓他可以減少法國境內的戰斗機數量,也讓他可以多抽調大概500架飛機參戰。
最后,施佩爾的工業統籌提高了德國的生產效率,所以讓德國多出了整整1000架飛機來作戰。
擁有了這樣多的飛機,李樂的空軍戰斗力絕對可以用驚人這個詞來形容了。
他的飛機比對手能上天的飛機可要先進的多,他的飛行員可要比對手的飛行員強大的多。
“為了解決進攻蘇聯的后勤補給問題,我們把補給站修建的太靠前了……”凱特爾指著地圖,對李樂介紹著目前的邊境狀況。
物資和部隊構成分配,都是按照進攻來規劃的。如果要臨時更改成防御模式,損失可能會更加巨大。
德國部隊太適合進攻了,以至于讓他們防御實在太讓人覺得浪費。大量的部隊配置靠前,這個時候撤退容易制造混亂。
蘇聯人如果有所察覺,突然越過邊境開始進攻,德國邊境就會陷入一場讓人絕望的潰敗之中。
李樂看著地圖,他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進攻好,還是轉入戰略防御更符合現階段的情況。
再沒有他熟悉的歷史給他借鑒,他現在完全要靠自己的判斷,來指導第三帝國的發展了。
歷史早就已經面目全非,如果說英國還在的時候,歷史還有三分慣性。那么當英國投降的一剎那,歷史就脫離了原來的軌跡,走向了一條李樂完全不知道的岔路。
之前,李樂擬定的巴巴羅薩計劃,完全就是按照歷史慣性做的一系列修補。
可是這場戰爭因為蘇聯的反應還有英國的倒下驟然提前,這就讓李樂做的一系列改進修補,都失去了本來的意義。
“如果提前執行巴巴羅薩計劃,結果會不會失去控制?”李樂盯著地圖,開口問凱特爾。
聽到元首的問題,凱特爾不適應的一愣。他不知道這個問題為什么會讓他感覺到不適應,可是本能就是讓他感覺到了不同。
然后,這位德國元帥就意識到了問題的關鍵。哪怕在大家都不看好的入侵英國的作戰行動開始之前,元首都沒有用詢問的語氣,征求過他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