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遙遠的大西洋海岸線上,德國最精銳的一個黨衛軍,用元首的名字命名的“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裝甲師”,正在試驗一種全新的坦克登陸裝置。
它的出現,讓德國的坦克不用再盲目的加強密封性,然后冒險潛渡到英國的沙灘上作戰了。
“小心一些!這些東西很容易漏氣!要是它們漏氣了!你們就得靠自己游到岸上來了!”一名軍官站在搖擺不定的船上,看著吊裝貨物的吊車,正吊著一輛3號坦克。
這輛3號坦克是一輛最原始的3號坦克——和德軍正在做的事情恰恰相反,它甚至連正前方臨時焊接的鋼板都卸掉了。
體現在這輛3號坦克身上的核心精神,就是減重二字。德軍工程師們想盡辦法給這輛坦克減重,甚至到了斤斤計較的地步。
為了能夠讓坦克順利的浮渡到英國海岸線上,這輛坦克保持著3號坦克剛剛生產出來的時候那種原汁原味。
然后在這個基礎上,德軍研發出了一套類似給坦克穿上救生圈的浮渡系統——依靠履帶劃水,讓這東西緩慢的沖上海灘。
唯一的問題是,即便是用最輕便的3號坦克原型,浮渡16噸多的坦克也并不是一件輕松的事情。
要知道那可是一輛鋼鐵坦克,而且還是在槍林彈雨的戰場上。要維持充氣的設備不被子彈打穿,工程師們想出了各種千奇百怪的方案。
比如說在充氣的浮渡裝置前面安裝防彈鋼板的,再比如說使用更大的充氣浮渡裝置來獲得更多的儲備浮力的……
最終,還是元首李樂叫停了德國工程師們把問題復雜化,然后不惜工本的又一次“壯舉”。
這位元首看著各種各樣復雜到讓人欲哭無淚的設備圖紙,接著開口問出了一個讓在場所有的工程師們有些尷尬的問題:“你們就不嫌累嗎?”
在大家一頭霧水的時候,元首指了指最簡單最原始的充氣浮渡裝置,開口說道:“讓步兵登陸船擋在這東西的前面,不就什么事情都解決了嗎?”
聽到元首的提問之后,所有把問題想復雜了的德國武器研發專家們突然覺得——自己之前搞出來的破爛,簡直就是一堆垃圾。
最后還是李樂為大家解了圍,開口安慰大家道:“好了!好了!也不要沮喪……把這些東西想辦法散出去,嚇唬嚇唬英國人吧。”
廢物利用這些圖紙,最好的辦法也就是迷惑海峽那邊的英國守軍,讓對方以為德軍正在準備復雜的登陸裝置,短時間內無法登陸英國本土。
戰略上的迷惑早就開始進行了,包括有組織的在海峽附近排除水雷,讓德軍魚雷艇部隊經常穿越海峽,制造緊張氣氛。
反正德軍總是有一些人在努力的向英軍證明:幾天后我們就要登陸了!而另一些德軍則在努力的否定這件事情:我們還沒準備好,至少要等到1941年年末才會有大規模登陸……
總而之,在搞掉了大部分英國間諜,并且對英國方面的某些事情了若指掌之后,德軍在英吉利海峽打出了一套情報組合拳,讓英國方面只能疲于應付了。
實際上,這輛坦克最有意思的地方還是,它采用了一種全新的設計,一種很有意思的設計!
德軍在之前的某一個登陸方案上,設計了一整套看起來很合理的組合式登陸作戰辦法。
首先用一些登陸船為隨后的3號坦克浮渡裝置遮擋,避免對方直射彈藥攻擊到這種脆弱的浮渡裝置。
先頭的登陸船會在靠岸之前讓開航線,把坦克上岸的路線給徹底讓出來。
而在這種浮渡裝置后面,用兩個鋼管連接了另一艘登陸船,這艘船在前方登陸艦讓開之后,繼續向前,給坦克浮渡裝置一個推力。
然后,由坦克浮渡裝置后面攜帶的兩名士兵解開鐵管,利用慣性和坦克履帶劃水,完整最后一段距離的沖刺!
這套精妙的系統,最精妙的地方在于:即便是配合無法達到完美的程度,也不會出現太大的意外。
你以為事情到了這里就算完了么?并沒有!精妙的設計現在才剛剛開始!還記得3號坦克的改進細節么?關于裙板的那項!
是的,三號坦克的裙板是無法用浮渡裝置運載的,因為浮渡裝置要盡可能的減輕重量。
所以這些裙板是被卸下來的,它們被稍微改裝了一下,交到了第一批次的德軍登陸部隊手里。
因為兩側加了扶手,這些板裙可以由兩個士兵握持,類似盾牌一樣,在登陸的時候遮擋身后的友軍,為友軍提供簡單的遮擋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