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觀察者計劃的內容其實很簡單,就是以現有最高科技制造一艘快速反應飛船,用最快的來返于新地球與中子星碎片之間,用近距離的儀器,或者是直接用肉眼看到中子星碎片的存在,以此來確認這中子星碎片并不是虛假的欺騙,同時也可以從現實角度第一次證實中子星碎片的存在,而并非是依照物理學來進行假設與推理。..
而且新人類的清晰者,那怕是只有一丁點的端倪也可以看出大概,這是一種甚至超越了最高級探測器的能力,若是由鷹去發現了什么特殊狀況的話,那么人類便可能由此找到解決辦法。
這個計劃有兩個難點,第一是時間,首先中子星碎片會在三年后撞入到恒星內部,而以人類目前科技水準與工業生產力,三年內制造出一艘具備快速航行能力的觀察者號,這本身就是一件大難事,要解決許多關于科學上的難題,同時進行各種實驗與模擬,這所需要的時間絕對不是一年兩年可以解決的。
其次是距離,其實也和時間有著關系,中子星碎片在三年后撞入到恒星內部,但是它此刻的距離卻離星系很遙遠,這三年時間是將它的加速度也算在其中的,所以要想讓觀察者號在短時間內去到中子星碎片處,之后再回歸新地球,同時還要給新地球以足夠的反應時間,無論是再度離開,或者是想出解決的辦法,這一來一回的距離都太過遙遠了。
所以了,現在的一切真是爭分奪秒!
姚源和一群天災小組內的科學家們一起下了運輸艦,在其正前方是由一圈鋼筋水泥所鑄造的圍墻,高度達到了一百八十米以上,在圍墻外更是連接了高壓線路,可以阻擋這個星球的任何生物襲擊,包括六足黑龍在內。
這里是人類政府位于新地球上所立的工業都市,長駐人口只有六千余人,其中有五百名防御軍士兵及二十名星際戰士,其余的都是技術人員,工程師,以及少量研究人員及科學家,還有他們各自的親屬們。
這座工業都市建設了約莫八個月左右,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使用了希望號幾乎七成左右的工程機器人,這才在這塊區域建立起了這么一座工業都市當然,以其現在的規模與大小來看,說是工業小鎮也沒有什么不對。
新地球的礦產資源極其豐富,而這座工業都市的所在地區擁有豐富的鐵,煤,銅,鉛,各類稀有礦物之類,同時還有一條大河流貫穿整個區域,而這條河流恰好是直流入首都所在地區的沖積平原的那條河流,種種因素都表明,這里將成為未來人類最重要的重工業集中地,而這里的建筑也集中了冶煉,制造,精加工等各個方面,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宇宙戰艦的制造平臺了。
姚源借著視察的名義,帶領著知道內情的天災小組來到了這個重工業城市,其目的其實只有一個,那就是讓這些科學家們就地觀察已經制造了七成的守衛級宇宙戰艦,是否可以改造為觀察者號宇宙飛船,
整個觀察過程并沒有什么好說的,無非是一些有著官僚味道的過場罷了,而這恰恰是姚源最討厭的東西,所以自重工業城市建設好之后,他只來過兩次,第二次就是現在這次,其余時候他更希望只是下達命令就行,而不用來來回回的作秀。
整個視察工作并沒有持續多久,待到下午姚源與眾人一起離開時,在運輸艦上,姚源將不知情的人員調離后,立刻詢問向其中幾名工程師及科學家道:“怎么樣?守衛級宇宙戰艦可以改造成觀察者號宇宙飛船嗎?”
其中為首的一名工程師立刻說道:“是的,元首,這樣的改造并沒有什么問題,而且艦內空間足夠,基本上可以維持數百人在其中生活很長一段時間,而且其內部擁有氫聚合反應堆,用來給粒子推進裝置供能也最為合適,我們討論后認為,用來改造并沒有任何問題。
姚源心頭略略放松下來,他連忙問道:“那么時間呢?因為守衛級一號宇宙戰艦才制造了七成左右,還要對其進行改造,一共需要使用多少時間?”,
這名工程師立刻為難的道:“元首,這就需要我們通過仔細的計算了,不過初步看來,至少要花費六至八個月左右,這肯定是需要的”
“六至八個月嗎?”姚源沉思了起來,依照他原先的計算,也差不多需要這么長的時間,甚至可能使用一年左右都毫不希奇,這又不是制造什么玩具,而是制造長度約為一千七百米,寬度為六百五十米,高度為四百米的龐然大物啊,一艘可以在宇宙里航行的第四次工業革命造物,一艘真正的宇宙戰艦,能有這樣的速度,其實已經是多虧了工程機器人的大量使用,否則的話,以人力來制造恐怕需要花上十倍以上的時間也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