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晚上,地球時間晚上八點左右,穿梭機回歸到了希望號,攜帶著那一顆已經被分解與分析的小行星隕石回歸了。
當然,小行星隕石被各種手段給封閉著,不使其接觸希望號的空氣,因為畢竟穿梭機上只是簡單的實驗室,許多更深入的實驗還需要在希望號上才能夠進行,為了預防萬一,還有最后一次的實驗步驟,以確認這些小行星隕石百分之百的安全!
當然了,作為希望號的艦長與最高領袖,姚源也是必須到場的,和那些工作人員談話慰問,握手感謝之類,這些都是必不可少,不能夠說是做秀,因為姚源也是真心感謝著他們,畢竟宇宙中的情況如此之多,誰知道那些隕石是否安全呢?這些人也是抱著某種覺悟而去的,所以那怕是當著旁人的面也好,姚源都必須對他們作出感謝。
接著,便是整個希望號第四層與第五層的各個尖銳實驗室,對這顆小行星隕石物質進行解析了,各個方面的,通過化學的,物理的,生物的,各個方面的分析與實驗,幾乎所有的科學家都是徹夜在忙碌著,沒有任何一個人覺得苦,事實上,許多科學家簡直興奮得要噴鼻血,外星物質啊,而且還是對外星物質進行采礦作業,依照人類在地球上的發展,至少要到二十二世紀初,或者二十一世紀末時才可能實現,但是他們居然現在就已經辦到了。
就是這樣的忙碌,到第二天早上時,關于隕石的成分分析已經徹底弄好,所有數據全部寫為報告文件,集中到了姚源的艦長室內。
姚源就仔細看著這些報告,自離開地球以后,他也不是每天閑著,除了每天的固定工作以外,剩余時間他基本都在吸收各種各樣的知識,不求深度,先把各個知識面的廣度給提升起來。
事實上,姚源相當慶幸離開地球前的那些準備工作,物資什么的先不提,關鍵是大量科學家與大量技術工作者,各個行業的工程師這些,而自沙漠星球,到后來的星云物質區,再到現在的看到希望,能夠宇宙采礦時,希望號上發揮最大作用的就是這些科學家,技術工作者,工程師們,他們真不愧是人類精英中的精英,完完全全可以負擔得起這個名頭了。
根據他們的報告上來看,小行星隕石中確認不存在任何病毒,微生物或者別的生命反應,包括可能存在的硅基生命,這些都是不存在的。
其次,小行星隕石的成分含有許多物質,金屬的,礦物的,不過基本上都是化合物,或者氧化物,但是只需要有能量,通過電解與化學手段,或者冶煉手段之類,還是可以很輕松將其完全提純出來。
當然,依照科學家們的推論,這里的小行星帶,其礦物與隕石大小都太過破碎,不太利于采集不說,而且其中的礦物也并不多,大量都是二氧化硅,也即沙子巖石,這些東西除了可以提取出氧元素,形成氧氣以外,基本上對希望號的用處不大。
相比來說,離希望號兩個月宇航距離的另一邊,那顆正在形成初期的類地行星,那里的小行星物質就非常巨大,最大的一塊已經成為了這個類地行星的核心,其大小幾乎比得上一顆小衛星了,而且其質量和引力肯定比周圍的小行星碎片要大,這樣才能夠吸收與凝聚周圍的物質,所以那顆最大的小行星上,肯定有著豐富的礦物與各種物質,特別是放射性元素也肯定是富集的,這才是希望號最緊缺與需要的物質。,姚源看完了手上的報告單,他沉思了起來。
在報告單上,科學家們分為了兩派,一派認為應該立刻去向那處正在形成的類地行星處,最大的那塊小行星碎片甚至大到可以讓希望號降落,而且那里的隕石一般都非常巨大,正適合于采集其中最富有的部分,得到大量礦物與放射性礦。
另一派則認為,誰也不知道宇宙中到底有著什么危險,或許在下一刻就會有新的危機產生,所以與其花費兩個月航行過去,倒不如先在這里采集到足夠躍遷的放射性礦物,也補充希望號上的水與氧氣,還有別的化合物,至少需要補充到可以躍遷兩到三次的放射性礦物后,再去到那處類地行星進行挖掘,這才是最穩妥的辦法。
兩者都各有理由,不過第二種,也即先在這里采集到部分物資的說法,贏得了超過七成以上科學家的支持,甚至連姚源都比較贊同這個。
只是第二種意見卻有個致命缺憾,那就是希望號不可能靠近小行星帶,預防小行星隨機碰撞中,會產生脫離出來的小行星撞擊希望號,事實上,目前五十公里的距離已經讓一些科學家發出了警告,按照他們的說法,一百公里到兩百公里范圍,這才屬于安全地帶。
正因為如此,希望號不可能親自上前去采集,如此一來,就只能夠派遣穿梭機一類的小型飛船去采集了。
但是目前有一個關鍵問題在于,希望號目前就只有一艘穿梭機,那怕其二十四小時不停采集,這又不是挖地挖土,而是宇宙里的礦物采集啊,需要挑選小行星隕石的大小,挑選其外表顏色,以此來初步判斷其成分,盡量選擇礦物最多的那些,而且其容量也有限,等等各種情況,一艘穿梭機根本不可能負擔整個希望號的消耗,要等到采集完畢時,至少需要八九個月時間了,而這些時間里,又已經消耗了許多的物質+.
“莫非只能夠選擇第一種辦法了嗎?去到類地行星,降落到大型的小行星碎片上,然后用傳統方式采集?”姚源有些苦惱的揉著自己的眉頭。
就在他看著手里的一些文件時,忽然發現了其中一份文件,這份文件的作者是波麗,希望號上唯一還健康著的耳語者依凡依然在醫院監護室中,那嚴重燒傷要徹底康復,估計要等轉基因豬的長成為止,那基因豬的皮膚正好可以移植給依凡,是根據他的基因來培養的這只轉基因豬,這是2020年后的科技了,正好用于此處。
波麗的文件上,提出了制造一種簡易的礦物采集飛船,大小只有穿梭機的十五分之一左右,內部一般坐兩到三人,有著簡單的聯絡裝置,普通的推進系統,兩到三人的維生系統,可以離船維生四到五小時,沒有礦物儲存裝置,這種超小型飛船就只有一對機械臂,造起來很簡單,人坐進去后,駕駛著小型飛船就可以飛到小行星帶,然后挑選其中五到十立方米的小行星隕石,再用機械臂將其帶回希望號,如此便算是采集完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