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唐玄宗賜予玄奘法師的金缽。”我說到這里怕蕭連山聽不動。“就是給玄奘法師化緣用的飯碗,是為了表彰玄奘取經之大德,碗口廣闊,寓意海納百川、胸懷廣博,碗口、碗足連續不斷的回紋,象征富貴綿延;腹腔渾圓略外鼓,顯包容宇內、福接天賜之相。”
“唐三藏用過的碗!”蕭連山欣喜若狂的說。
“玄奘法師取經回國后被赦封大慈恩寺主持,并御賜此金缽,可玄奘法師圓寂后,這金缽也不知下落。”我盯著蕭連山笑了笑。“你還真說對了,這可是高僧用過的法器,這金碗你可以當傳家寶了,呵呵。”
我剛說完,就看見不遠處一個人安安靜靜的在看什么東西的秋諾。
走過去才發現秋諾正蹲在一個很奇特的方格里,火光照亮里周圍的一切,和其他地方不同,這里沒有金銀珠寶,只有一個一個擺放整齊的書架,上面堆放著沾滿灰塵的卷軸。
秋諾全神貫注的看著手里的卷軸,竟然沒發現我走過來,面對這么多金銀珠寶能不為所動的恐怕也只有秋諾了,從小由武則天和上官婉兒養大,什么貴重的東西沒見過,什么奢華的沒用過。
不過以秋諾的性格,能讓她全神貫注的只有一樣東西,一定是唐代的文物。
我低下頭看看秋諾手里的卷軸后,竟然有些恍惚的說。
“自敘帖?!”
秋諾被身后我的聲音嚇了一條,這才回過神來。
“這是懷素的自敘帖!而且是真跡,本以為失傳了,想不到在這里見到。”
“自敘帖是懷素狂草的代表作,全篇七百零二字,一百二十六行,洋洋灑灑,一氣呵成,真如龍蛇竟走,激電奔雷,堪稱珍寶。”我也嘖嘖稱奇的說。
“不光自敘帖,我剛才還看見韓熙載夜宴圖和洛神賦圖的真跡,而且還有很多失傳的傳世名畫和字帖,就連王羲之父子的也有。”秋諾指著書架說。
我圍著書架慢慢走了幾步,在這些琳瑯滿目的書畫中,任何一幅都讓他瞠目結舌,全都是以為失傳的稀世杰作。
除了秋諾說的那些外,我甚至還看見了千里江山圖和鵲華秋色圖等好多令人嘆為觀止的書畫。
這些書畫多以唐宋時期居多,明朝歷代至開國皇帝朱元璋開始,或許是因為出身的緣故,多數不重視書畫收藏,古代大多珍貴書畫多流散于民間,想不到并不是這樣,都被完好無損的保存在明十四陵里。
我走了幾步,忽然被一本寬厚的書籍吸引了目光,上面包裹著明黃的錦緞,這是皇家專用的顏色,我一時好奇,解開錦緞后竟然呆立在原地。
秋諾好奇的走過來,僅僅看了一眼就用手捂住了張口的嘴。
那寬厚的書籍封面上四個大字已經隨著年代久遠變得模糊,不過依舊能看的很清晰。
永樂寶典!
永樂大典是華夏乃至世界的最大一部百科全書,明永樂元年開始編著,全書兩萬多卷,約四億字,收錄上至先秦,下至明朝的經史子集、戲劇等書籍達八千余種。
此書保存了大量已失傳的古籍,是一部非常珍貴的文獻,因為各種原因都遺失或損壞,僅存少數,僅為原書的十分之一。
我不知道越千玲看見這本保存完好的永樂寶典會是什么樣的表情,正想叫越千玲過來,剛一抬頭就頭看見不遠處有一座和特別的地方,周圍干干凈凈什么也沒堆放。
剛往前走一步,我胸口的八龍抱珠發出的共鳴聲從細微變得響亮,這個單一的音符已經不再斷斷續續,而是發出連貫而且震耳欲聾的轟鳴聲,其他人聽不見,可我聽的太清楚。
慢慢走向最后的臺階,在漢白玉石堆砌而成的祭臺之上,我看見中間擺放著一個金絲楠木的方盒,下面是象征皇權的明黃錦緞。
整個明十四陵雖然是曠世寶藏,但奇珍異寶太多,即便再價值連城的東西放在這里也變得可有可無,所以放眼望去明十四陵每一處地方都堆放的很尋常。
唯獨這個最后的祭臺,明顯是明十四陵里最為重要的布置,可見在設計明十四陵的人眼中,這明十四陵里所有的東西加在一起,也抵不過這個木盒重要。
我顫巍巍的打開木盒,解開一層層細心包裹的錦緞后,當那五個字出現在他眼前,我已經不知道該說些什么。
九天隱龍決!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