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一座?!”越雷霆和霍謙茫然的對視。
“明十四陵!”我說
“明十四陵?!”霍謙一愣不解的說。“不是明十三陵嗎從來沒聽說過明十四陵?”
“雁回,你是不是記錯了,明十三陵在京師,我前不久還去過,怎么又跑出一個明十四陵?”越雷霆很肯定的說。
“朱元璋破元立明,開創了明朝兩百年基業,其中開國元勛劉伯溫功不可沒,劉伯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精易經擅占卜,據說朱元璋一日正吃燒餅,剛咬一口,內侍傳報軍師劉伯溫見駕,于是,朱元璋便拿一金器皿,把吃了一口的燒餅蓋住,然后問劉伯溫知不知道盤中是何物,劉伯溫掐指一算對答:半似日兮半如月,定是金龍咬一缺。朱元璋見劉伯溫算得很準,于是開始要他演算五百年的歷史變遷狀況。”我慢慢解釋。
“這就是后世流傳的《燒餅歌》。”霍謙笑了笑說。
“其實不是,劉伯溫真要能推演后世五百里的歷史變遷,明朝又豈會滅亡。”我搖著頭說。
“哥,你快說啊,到底是什么?”蕭連山急了。
“朱元璋擔心自己一手建立的明朝,終究有一天會和前朝一樣土崩瓦解,要劉伯溫推算明朝亡于什么原因。”我淡淡一笑接著說。“劉伯溫指著朱元璋面前不假思索的對答:燒餅有缺,月有圓缺,是指明朝,朱元璋用金器遮蓋,令日月無光,推算明亡于金!”
“明亡于金!建州女真部首領努爾哈赤建立后金,后來改國號為大清。”霍謙驚嘆不已。“大清入關推翻明朝取而代之,劉伯溫果然一語中的。”
“朱元璋又問劉伯溫亡于什么原因。”我搓著手指繼續說。“劉伯溫對答如流,上金下缺,亡于缺錢!”
“又說對了,明末國庫空虛,導致通貨緊縮,經濟蕭條,而且崇禎初年,連年大旱,又有清軍,銀子不夠,朝廷內部勾心斗角,氣數已盡。”霍謙心悅誠服的說。
我點點頭沉穩的說:“朱元璋洞悉先機,為了防止明朝衰敗滅亡,下旨讓劉伯溫需找一處機密的地方,將大量金銀珠寶運入埋藏,并要求歷代接替皇位的帝王必須每年將國庫兩成秘密運入寶藏囤積,以備將來不時之需,而埋藏的地點只有在位帝王知道,直到壽終正寢的時候傳給下一位帝王。”
“每年每年國庫的兩成運入寶藏。”聽到這個數字,連一向沉穩的霍謙都目瞪口呆。“明代二百七十六年天啦!”
“乖乖霍謙,你腦子好使,算算這寶藏里面埋藏的金銀珠寶值多少錢?”越雷霆現在腦子一片空白。
“富可敵國!”霍謙想都沒想回答。
“這座寶藏就是明十四陵!”我平靜的說。
“雁回,那你說的這個明十四陵和這本書有什么關系?”越雷霆現在終于意識到面前這本不起眼的古書價值連城。
“哥,不對啊,謙哥說明朝最后不是就亡在沒錢上面的嘛,有這么大一個寶藏,派人去挖開不就有錢了,怎么還是被清朝給滅了。”
我淺淺一笑深吸一口氣說。
“國運命數都是天定,即便劉伯溫能洞悉先機,可冥冥之中一切自有定數,朱元璋想憑一己之力改變國運簡直就是癡人說夢。”
“雁回,那后來這個寶藏怎么樣了?”越雷霆焦急的問。
“劉伯溫給朱元璋找到埋藏寶藏的地方后,知道朱元璋生性多疑,自己知道關系明朝存亡的秘密,朱元璋又豈能放過自己,離開辭官歸隱,可朱元璋又豈能放心一個外人知道這個秘密,劉伯溫生病,朱元璋讓劉伯溫死對頭胡惟庸去探病,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劉伯溫為表忠心,喝了胡惟庸送來的藥,到晚病重身亡。”
“原來朱元璋殺劉伯溫是為了封口。”霍謙恍然大悟的點點頭。
“明朝歷朝歷代都有誅殺忠臣的典故,雖然每個人都有各種各樣的罪名,其實真正的原因只有一個。”
“哥,這個我知道,每年都要往寶藏運國庫的金銀珠寶,不可能每年都換一個人,皇帝老兒一定是選一個自己信的過的,負責運輸的兵卒就地殺掉,等自己快不行的時候,再把這個負責運輸的人給殺了。”
“呵呵,你小子終于開竅了,這么快就想到了。”我樂呵樂呵的笑起來。
霍謙剛才還興奮異常,可慢慢又恢復了平靜。
“雁回,如果按照你所說的,這個秘密是帝王壽終正寢的時候傳給下一代帝王,但傳到崇禎的時候,明朝已經亡了,他自己吊死在煤山,這么說來,這個寶藏的秘密就沒有人再知道了。”
“他娘的,說了半天還是沒有用,又沒人知道這個寶藏在什么地方。”越雷霆一臉喪氣的樣子。
“那也未必,還有人知道這個秘密!”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