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為何?
犀雀并未下落,他也沒有放血,只是犀雀的盤旋卻能確定一點,像扉卿預料的一樣,那個人就在宮里。
追魂香,要長期喂養(yǎng)死士,使其血液始終保持著藥性,其次要以心頭血為最佳,這樣才能達到最遠追蹤,它最稀有的一點就是中了的人無論是洗澡還是換衣都無法除去這種滲入皮肉里的味道。而犀雀就是用來追蹤的,它是一種相當稀缺的鳥類,只要中了藥的人出現(xiàn),它就會本能地在附近徘徊。
沈曉望著傅辰,看得有些專注,他本來也不會特意注意一個奴才,實在是太巧了這個人在自己身邊,難免會順便看幾眼,低眉順目,無論是目光、動作都很規(guī)矩,也沒練武過,從細節(jié)上也能確定這就是個長得比較清秀的小太監(jiān)。
但并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異常,他有些失笑地笑了笑,他真是有些草木皆兵了。
只是一個普通奴才罷了。
一直暗中觀察他的傅辰,在沈驍抬頭的時候,也望向天空。
神色一凜,麻雀?
太遠了,看得并不真切,不能被身邊人發(fā)現(xiàn)自己的異樣,傅辰只是瞬間就收回了目光。
等等,略帶金色的的尾翼,那是與麻雀極為相似的犀雀,一種稀有鳥類,適合在熱帶生活,這是他在藏書閣看到過的圖鑒,他還記得曾在七皇子的情報據(jù)點整理案綜的時候,有提過一句,犀雀,曾出現(xiàn)在鹿洵之戰(zhàn),鹿洵,西北邊境地名。
出現(xiàn)在戰(zhàn)場,而且還是熱帶的鳥類,那么就不是巧合,而是人為的,那么是被馴化過或者有人能操控它?
那么問題就來了,用它用來做什么?
傅辰結合所有能分析到的情報,也只能大致猜測出幾種可能性,但犀雀僅僅是出現(xiàn),沒有更多的信息他還不能確定目的。
但還有一點奇怪的地方,這犀雀出現(xiàn)的時間與沈驍差不多,再加上沈驍方才為何要抬頭?
他是在觀察犀雀的方向?
記在心頭,傅辰不露聲色地回答著駙馬爺?shù)膯栴},比如瑾妃最近胃口好不好,秋老虎厲害需要注意的事項,然后就是熙和宮還缺什么用度之類的問題,句句都是關心瑾妃的日常。
兩人到了涼亭,傅辰因為受寵,是穆君凝面前的大紅人,大部分時候他的命令相當于幾個管事的大宮女,他一說將皇上前幾日賜下的瓜果拿來,早就有人準備好了一切。
除了一開始觀察過傅辰,沈驍就沒有再關注過傅辰,一般,宮里所有的奴才,包括已經(jīng)是總管的安忠海、劉縱等,也不會被這些主子們在意,更不可能去猜測他們心里想什么。
這是上位者的慣常心里,當然這也同樣傅辰行事。
傅辰眼觀鼻,鼻觀心,主子不說話,絕不擅自起話頭,日上竿頭,已經(jīng)有些炎熱了,現(xiàn)在已是初秋,但秋老虎襲來比夏天更熱,就是有微風吹來也透著熱意,周遭一切都在烈日中蒸騰,空氣好像還透著滾滾熱浪。
沈驍扯了扯領口,他們慣常穿著官員服,無論什么季節(jié)都是高領,熱的時候會受不住。
沈驍是個耐心相當好的人,就是公主與德妃待了許久,也沒露出任何不耐煩,僅僅是這點,也難怪宮中不少公主羨慕四皇女嫁的如意郎君。
這時候一群宮女又端了些零嘴、蜜餞進來,似乎是瑾妃娘娘特意吩咐給駙馬的,甚至還有幾本書給他解悶。
傅辰本來也沒注意,只是一個宮女頻頻看向他,這才讓他注意到。
是小紙鳶,紙鳶就是內膳房老八胡的女兒,也是梅姑姑口中那位想與自己結成對食的四品宮女,也因為這事,傅辰就再也沒去內膳房找老八胡等御廚了。
紙鳶眼看見不到傅辰,她好不容易與重華宮田夫人的侍女藍馨攀上關系,才能得知傅辰偶爾的動態(tài)。
便尋著法子來熙和宮送吃食,正好公主和駙馬來,瑾妃就讓她們送過來了。
她對著傅辰俏皮地笑了笑,露出了小虎牙,很可愛,隨著其他宮女一同退了下去。
她年紀比傅辰還大幾歲,有道是女大三抱金磚,正值婚配的年紀。
傅辰有些頭疼,對他來說這年紀的姑娘都還是孩子,看來必須找老八胡好好談談了。
那小宮女的樣子,也讓沈驍看到了,他來了興味。
他只聽說過太監(jiān)位高權重后會娶一個自己看的順眼的宮女,當[假老公]過過干癮,大多時候這些宮女是不愿意的,只是沒辦法違抗這些公公,當然兩情相愿的也有,只是鳳毛麟角而已,誰會喜歡沒了根的太監(jiān)呢。
沒想到,太監(jiān)居然有女子愿意喜歡嗎?對所有去跟之人,這都算是極大的榮耀吧。
“你是怎么進宮做太監(jiān)的?”他也有了興趣與傅辰說幾句了。
“家里窮,又鬧了饑荒,奴才進宮能換錢。”傅辰簡略地說,以為沈驍是太無聊了,找奴才閑聊。
沈驍好像已經(jīng)自動腦補出了原因,應該說這是大部分人進宮的原因,還不是被家里出賣了,“恨家里嗎?”
“奴才進宮時年歲還小,已經(jīng)忘了。”回答恨和不恨都不行,傅辰找個理由搪塞過去。
傅辰注意到沈驍在問這個問題的時候,帶著些負面情緒,也許在這個人眼里,一個奴才面前泄露些情緒并沒有什么關系,從本質上也是沒把奴才放眼里。
“是嗎,年紀小不記得也好,能忘了也是好事,呵呵。”沈驍神情有些冰冷,那聲音似乎有些尖利,然后猛然清醒了些,喝了一口桌上的茶清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