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日`本開工了這艘航空戰艦,美國和英國也是迅速跟進也是準備著開工相應的航空戰艦,而在中國海軍也是呼聲甚大,要求盡早的開建航空戰艦,然而海軍部每一次提交上去造艦計劃卻都是被陳敬云反對,反對的理由也是一樣,那就是:這船我是很看好的,但是設計依舊有所缺陷,希望你們再進行設計上的修改!
面對陳敬云的反對,中國海軍內部也是無可奈何,以至于讓中國的航空戰艦的設計和討論工作從1924年一直持續到了三十年代,那時候日`本和美國以及英國的航空戰艦早已經是服役了,但中國的航空戰艦卻是依舊連個影子都沒有,一直等到三十年代后期,等中國的正規航母編隊大放異彩的時候,各國海軍才明白,他們被中國海軍提出并主張的航空戰艦帶到陰溝里頭了。
當然了以上這些都是后事,陳敬云這會自然是預測不到的。
雖然航空戰艦一次次的被陳敬云拍回了原形,不過并沒有阻礙到海軍第四期發展計劃的施行。
中國海軍在統一后也就是1915年正式啟動了海軍第一期發展計劃,然后又是在1918年的時候啟動了第二期發展計劃,當年的第二期發展計劃核心就是購買兩艘炎帝級戰列艦,緊接著1920年又是提出了第三期發展計劃,核心內容就是構筑四四六艦隊,繼續自主建造兩艘戰列艦,不過這個計劃只實施到了一半就因為華盛頓海軍條約而被迫中止,作為計劃核心的那兩艘堯帝級戰列艦被迫停工拆除。但是去年的中日戰爭爆發后,海軍迅速再一次重啟了第三期發展計劃,冠上了‘戰時緊急造艦計劃’的名頭重新開工了那兩艘戰列艦。
然而沒有幾個月呢,中日戰爭就已經結束,然后因為第二次華盛頓海軍條約再一次被迫中止。
雖然計劃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打亂,但是海軍的發展卻是不可能停滯下來的,于是海軍方面根據中日戰爭時期尚未完成的‘戰時緊急造艦計劃’再一次制定了海軍第四期發展計劃。
計劃內容的核心自然是開工建造那兩艘條約型戰列艦,此外就是續建兩艘衡山級航母,以及中日戰爭時期緊急開動的兩艘輕巡以及多艘驅逐艦。
海軍第四期發展計劃的核心就是組建一支以四艘戰列艦、四艘航母為核心的龐大海軍,除了這作為核心的四艘戰列艦和四艘航母外,還有作為輔助用的重巡和輕巡以及驅逐艦。按照海軍第四期發展計劃,從1924年開始施行到1927年完成后,中國海軍種將會擁有兩艘四萬噸戰列艦,兩艘三萬五千噸的戰列艦,四艘兩萬噸的正規航母,三艘一萬五千噸的重型巡洋艦。除去以上主力艦外,尚有多艘輕巡和驅逐艦組成防空、反潛以及雷擊兵力輔助主力艦進行作戰。
如此計劃看似龐大,但是實際上很多內容都是延續之前的第三期發展計劃以及戰時緊急造艦計劃,所以并沒有額外花費更多的軍費。
1924年后的海軍看似熱熱鬧鬧,但是實際上海軍在1924年的財政預算里頭所得到的軍費配額甚至連前幾年都不如。
得益于這數年來的關稅提高,這種人為制造的貿易壁壘讓國內工商業得到了一定的保護發展,加之連續幾年政府都投入了龐大的資金進行基礎建設,拉動國內消費讓國內的經濟形勢比前兩年好轉了許多,而去年的一場中日戰爭雖然讓政府支出了龐大的戰爭費用,但卻是極大的刺激了國內經濟的畸形發展,和國防工業有關的行業呈現出一片戰爭繁榮經濟的景象。這些情況加起來就是讓中國1924年的財政收入增長幅度終于是突破了1920年以來的艱難局面,從去年的二十二億元一舉攀升到了二十六億元,增加幅度堪比當年的一戰時期。
雖然財政收入增加了,但是軍費比例卻是降低了很多,去年中國打了兩場大戰,直接花掉的軍費都高達七八個億,間接花費還有三四個億,以至于去年的軍費比例占到了財政收入的百分之五十還多。而今年戰爭已經結束,政務院那邊肯定是要大幅度壓縮軍費支出的,在莊楠和馬寅初幾個人的強烈要求下,1924年的軍費預算直接暴跌一半,從去年的53%降低到今年的27%。軍費比例降低到了有史以來的最低點,要知道之前軍費比例最低的那年是剛統一后,軍費比例是28%,今年的27%可是再一次創造了最低記錄。
如此軍費中,海軍分到了百分之二十五,軍費約為一億七千五百萬左右,然后空軍那邊也是拿了個小頭百分之五約三千五百萬左右。剩下的全都是被陸軍拿走了。然而海軍在去年的時候已經得到了大批經費用于戰時緊急造艦計劃,就連這第四期發展計劃都是延續戰時緊急造艦計劃的,所以雖然1924年里頭的軍費比例不高,但是海軍方面的軍費壓力并不大。
真正壓力大的是陸軍!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