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戴偉之孫戴進之所以被剔除在外則要簡單得多,這小子一向是唯恐天下不亂的,當時一打架,他在旁邊吆喝,加入混戰后更是連人都不看,逮著誰都揍,小寶都差點挨他幾拳頭,全被宋橋給以身擋住了。
戴偉領兵打仗算是一員猛將,腦子也算好使,當初硬是走關系把孫子送進宮給大皇子做伴讀,誰知道攤這么一個坑爺的孫子,多好的立功機會,硬是給他折騰沒了。
齊修遠趁此機會確定下了以后皇子的固定伴讀人數,所以戴進只能被剔除。
宋巖的幼子才被送回家,宋巖去找戴偉算賬,皇帝一說重定伴讀人數他知道他孫子沒希望了。
別說大皇子,是他給他孫子選伴讀也不會要他孫子這樣唯恐天下不亂的,因此戴偉倒沒有不服氣,只是不免對盧太傅怒目而視,他覺得要不是盧彥挑事,他孫子的這個隱藏屬性未必會被人發現,跟大皇子待久了說不定學好了呢。
他可是費了不少的勁兒才讓他孫子跟進去做了伴讀,現在一出事被打回了從前。
而盧太傅是再不服,在朝無人支持的情況下也不得不偃旗息鼓,連一向對他尊重有加的學生都不站在他這邊。
朝的確利益糾葛,而齊修遠一句話打動了所有人,“涉及大齊國本,不得不謹慎。”
凡為人臣者,無不想著國富民強,名留青史,而要達成這兩者,明君是最重要的前提條件。
他們不會允許盧彥,鄭銓這樣的人出現在未來太子身邊,所以對皇帝選定的伴讀人選第一次全體保持沉默支持態度,讓盧太傅滿腹的算計都落了空。
直到這時,他才知道,這才是齊浩然對他們最大的報復,偏他還有個把柄落在皇帝手,一點也反抗不得,不然,他這邊才對齊浩然下手,只怕皇帝立刻落實他坐探勤政殿的罪名。
有林苑事件在前,盧氏聲望一落千丈,這事一旦爆發出來,皇帝只怕會趁機削弱盧氏,跟對付崔氏一樣。
作為盧氏的族長,盧太傅不敢賭,因此他保持沉默。
至此,林苑事件徹底落幕。
但作為世家的盧氏,王氏,鄭氏聲望都受到一定影響,而且三家本已形成的聯盟出現了裂痕,三家私底下都互相埋怨,雖然知道皇帝傳出那番話是別有用心,但他所說的又全是事實,三家因為三個孩子聯盟關系變得最淡,雖然沒有交惡,但世家聯盟對抗皇權已變成一個空有形式的東西。
世家各自為政,齊修遠頓時覺得輕松了不少。
...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