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榆說道:“你們家門檻高,我二弟也是白丁,所以不好意思過來說啊,不過我婆婆確實是看中了你家閨女,這不,就怕你家閨女被人定下來了,就讓我來說說?!?
王大奶奶道:“什么白丁不白丁的,我家的情況你也是知道的,我們大爺也不是讀書的料,現(xiàn)在就是我家公公在支撐著,說句不好聽的話,以后我公公不在了,雖然有些家產(chǎn),但是到底是人走茶涼,我是極樂意跟你們家結(jié)親的,說句市儈的話,也是想沾沾你們的光的。”胡家當(dāng)官的是杜榆的丈夫,才是二三十歲,以后幾十年都是上升期呢,她巴不得跟胡家結(jié)親。
當(dāng)然,還有一個重要的是,胡家的婆媳關(guān)系融洽,胡大奶奶的婆婆也是個慈善人,她女兒嫁過去,肯定是不會受罪的。
又他們兩家是通家之好,這門親,是特別的好!
現(xiàn)在只是杜榆跟王大奶奶打了招呼了,以后的事兒,就是長輩們熬操心的了,王大奶奶也知道杜榆不過是來探探口風(fēng)的,又見她還懷著身孕,所以讓人把杜榆先送了回去。
然后王大奶奶就把這事兒跟王夫人說了,畢竟兒女們的婚事,長輩們也有權(quán)利知道。
王夫人聽了,說道:“這倒是極好的一門親事了,胡家和咱們家的情況差不多,我看這當(dāng)婆婆的也和善,咱們家姑娘能嫁進去,絕對是享福的命那,這事兒就不用多考慮,我這邊答應(yīng)了,到時候胡家讓媒人上來,咱們就應(yīng)下了,把姐兒的八字拿出來,合了八字,這婚事就算是成了?!?
其實王家也有各方面的考慮,他們家也不想和后宮的妃子家里有什么關(guān)聯(lián),最近一段時間,還真有宮里妃子的娘家拐彎抹角的親戚上門,想要提親,只是他們都沒有答應(yīng)。
他們也很中意胡家,只是一直找不到機會,又知道胡家也有很多媒人上門,這就更著急了。
沒想到杜榆親自上門了。他們是心里樂意的很。
基本上家里的女性長輩同意了,這婚事就已經(jīng)七七八八了。
除非是這家里的男主人需要什么政治聯(lián)姻,所以自己在外面給定下來了,可是王翰林不是那樣的人,他一輩子都是在翰林院呆著的,人也沒有什么野心,完全的清貴之家。
這種姻親,對胡家來說,也是好的,起碼對胡鑫是好的,他現(xiàn)在是御前行走,一舉一動,都很引人注目。
自己的親兄弟最好是找個沒有黨派之爭的,所以王翰林家里完全是附和條件的,而且最重要的是,是季氏自己看中的,以后成了親,這婆媳關(guān)系自然就好的很了。不用擔(dān)心婆媳問題。
至于妯娌問題,說實話,杜榆一點兒也不擔(dān)心,她平時更王大奶奶相處的跟平輩一樣,她的女兒,以前都是看得跟侄女兒一樣,現(xiàn)在要是成了自己的弟妹,她絕對不會和她起沖突的。
所以季氏知道對方也有這個意思,那真是高興壞了。
到晚上大家都在,一起吃晚飯的時候,季氏就把這個事兒說了,胡惢因為說的是自己的婚事,就有些不好意思,想著要離開,胡大舅道:“你走什么走,這是你一輩子的大事兒,你不聽,讓誰聽?怎么跟個姑娘家一樣?給我坐好了,好好聽。婚事雖然我們給你可以定,但是過日子也是你自己過的,別人都代替不了你。多學(xué)學(xué)你大哥,以后對媳婦好一些,咱們老胡家,向來都是疼媳婦的,你可不能丟了胡家的臉了。”
杜榆聽了暗笑,大舅這是間接的表揚自己嗎?因為他也疼媳婦啊。
胡惢被說了一頓,也是坐下了,大家只要商量的是請媒人的事兒,杜榆建議,請個好的官媒,也是對人家的尊重。
季氏和胡姥娘都說道:“這事兒我們就能弄下來,你懷著身子呢,可不能再忙活了,反正這個婚事得好長時間的,我們慢慢來,也弄得過來?!?
京城里定親的規(guī)矩都多,什么合八字,小定大定,送聘禮,抬嫁妝,請期等等,不忙或一年就不算完,有的能拖個好幾年都不算為過。
過了幾天,季氏就請人找了官媒,去王家提親去了,她還不能過去呢,不然就是對王家不尊重了,因為媒人過去說了,然后王家答應(yīng)了,他們才能進行下一步,季氏本身對王大奶奶的女兒滿意的,所以不存在相看這一說,但是還是讓人把金釵帶了過去,給未來的小兒媳婦。
合八字,自然是上上吉。對于胡家和王家成為姻親,別人也沒有什么好吃驚的,因為這兩家的關(guān)系本來就很好。成為姻親也是水到渠成的事兒。
胡氏在這婚事定了,也過來跟自家娘道喜過,她是知道的,胡惢才是自家娘的親孫子,所以胡惢能定下親事,對胡姥娘來說,也是大喜事一樁,當(dāng)然,這并不代表,她就輕視了胡鑫這邊,畢竟她女兒才是胡鑫的妻子呢。
只是到底覺得隱瞞著事兒,對不起自己的娘,所以內(nèi)心有些愧疚的。
轉(zhuǎn)眼間,炎熱的夏季過去,杜榆的肚子已經(jīng)有七個多月了。
因為已經(jīng)有了生元元時候的經(jīng)驗,這一次不是頭一胎,比第一胎生產(chǎn)理論上應(yīng)該更容易一些。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