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杜榆知道爹娘要過來,所以提前給買了好幾個人,也一起送過來了,畢竟這宅子比他們的宅子要大一些,就是光打掃的就得好幾個人呢,人少了,就沒得辦法了。
話說杜有忠從彭澤回來后,還真是另外給了杜榆一個匣子,里面不用說,裝的都是錢,本來他想買個鋪子給女兒的,好歹以后也是源源不斷的收入,只是他已經(jīng)要離開彭澤了,要是還在那地方留下一個鋪子,影響也不好,所以直接拿出了兩千兩,當(dāng)成是給杜榆的補貼。
杜榆不要,杜有忠就生氣了,說是給他外孫女元元的東西,又不是給她的,所以最后這兩千兩的錢杜榆最后還是收下來了。
這事兒杜榆也高粗了大表哥,大表哥點頭也沒有說什么。這是姑父的一片心意,也不能糟蹋了。
倒是沒有想,這幾年,姑父到底賺了多少錢,不管賺了多少錢,都是姑父他自己的,和他們沒有啥關(guān)系。
胡鑫也不是眼睛只看著別人兜里的人。
翰林院的人呢,別看這俸祿是只有一點兒,可是呢,有很多人上門求字畫之類的,給的潤筆費也很高,這倒不是那自己的字畫賣錢,而是有人求你的字畫,那就是高看你了。
像王翰林,要得到他的墨寶,那也不是很容易的事兒,他一年也就寫個一兩回,就著一兩回,外面的人都搶破了頭呢。
胡鑫從進(jìn)入翰林院后,也有人找他潤筆,他就寫了幾次,也是跟翰林院的同僚一樣,不然就是不合群了。
這次杜有忠家要擺酒席,楚家那邊送了禮,黃大奶奶送了禮,還有跟海家和朱家有關(guān)系的人家也送了禮了,另外齊大人家,更是沒有落下。
選了個黃道吉日搬了進(jìn)去,第二進(jìn)的正房是留給杜老爺子和齊氏的,胡氏和杜有忠是住在第三進(jìn)的正房,然后杜大郎和杜二郎,這兩個已經(jīng)成親了的,就各自選了一個跨院住了下來。
這個宅子有前院和后宅,用二門給分成了前后,前院里還有客院,也有已經(jīng)準(zhǔn)備的外書房,外書房以后就是杜有忠他們待客的地方。
生活區(qū)就是后院了,從二門進(jìn)入后就是。
另外還有好幾個東西廂房,就是來了親戚過來住,也是大大的有空余。
當(dāng)然也并不是買了房子,就要把所有的房間都給住滿的,那樣真的再有了別的人,可就是沒有地方住了。
下一輩的文澤和文清以后都要有單獨的房間的,還有文慧,也會漸漸的長大,這不都需要房子?
根本就不用擔(dān)心這房子會空很久。
那一天的酒席辦的很熱鬧,基本上認(rèn)識的人都過來了,還有那太學(xué)的人,知道杜有忠以后是太學(xué)的博士了,這不也上門來了。
當(dāng)這博士,雖然沒有官場上的實權(quán),但是呢,受人尊敬,而且安全那,不參與黨爭,以后也不會參與奪嫡,他也不用教皇子們,而且還和這些大臣的子孫們有了師徒之名分,所謂的天地君親師,老實和親人是差不多的關(guān)系了。
所謂的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所以呢,杜榆自己想到這些,都覺得自家爹在國子監(jiān)也是很不錯的了,穩(wěn)當(dāng)?shù)暮埽?
所有的一切都安定下來,接下來的重點就是三月份杜大郎的春闈和杜老爺子他們上京了。
杜老爺子他們來信說是二月初就出發(fā),趕到三月份的時候,肯定到。
就是胡姥娘也盼著齊氏過來,畢竟在這京城里,能說得上話的人真的很少,齊氏來了,胡姥娘好歹能跟她說上些家長里短。
另外來信上也說了,杜有全兩口子也跟過來了,主要是他們最后商量了,陳氏還是到京城里看著好一些,雖然身體好了,可是并沒有懷孕。
這話要是讓神醫(yī)知道了,肯定要暴躁了!
神醫(yī)對自己的醫(yī)術(shù)是很自信的,杜榆覺得她很有必要提醒一下奶奶,可別當(dāng)著神醫(yī)的面說啥不好聽的話,不然就是要狂風(fēng)暴雨了。
而趕到二月底的時候,杜老爺子一行人終于來了,直接就到了城東的宅子,這幾天杜榆也在這邊幫忙,見到爺爺和奶奶,還有五叔五嬸,都是久別重逢的,杜老爺子知道自己的大兒子去國子監(jiān)了,還沒有回來,那是欣慰還有些小失望。
畢竟嘛,好幾年沒有見到長子了,這嘴上說不想,但是心里肯定想的。
齊氏呢,就還是跟以前一樣的健朗。胡氏忙跟在后面,把這宅子的情況給介紹了一番,還有把她們住的地方也給領(lǐng)著看了,齊氏滿意的點點頭,說道:“這城里的宅子,就是和咱們鄉(xiāng)下的不一樣,宅子大了,鄰居們就不能串門了。”
胡氏忙道:“娘,想要串門,還不簡單,直接讓人把轎子給弄過來,想去哪里就去哪里,這京城里那么多的鋪子,和好看的園子,還有寺廟也多,您要是還覺得無聊,那就去榆兒家里,我娘也在這邊呢,以后和這京城里的人熟悉了,更是多的是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