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出來了,對杜榆他們以后的生活就影響大了,如果真的留在京里,那么就不適合住在楚家的別院了,畢竟這里是別人的屋子,一住三年和不像話,他們的打算是在翰林院附近租個房子,買房子,看這情形,錢有些不夠,京城的房價尤其的貴。
而如果沒有考上,那么就要找地方外任了,到時候就不說別的了。
而且,結果出來了,他們還要回鄉祭祖,然后再做安排。
十天后,庶吉士考試出來了,胡鑫榜上有名,他以后就是翰林院的一名見習生了。以后就有翰林內經驗豐富者為教習,授以各種知識了。
不過在這之前,他們先要打包回去一趟云陽縣,祭祖什么的,都得準備呢,因為胡鑫已經是庶吉士了,禮部派來的人也很客氣,告別了楚家別院的人,一路順著官道,還是官府的馬車,很快就回到了云陽縣,云陽縣現在的縣太爺也已經換了人了,不過對胡鑫這個庶吉士也是態度很好,要知道,這庶吉士以后說不定就是留在京里了,不管是留在翰林院還是六部,都是一個很好的人脈呢,所以對胡鑫很是客氣,連帶的跟著胡鑫一起回到了胡家棚。
胡家棚這邊早就得了消息,胡大舅和季氏眼眶都紅了,見到胡鑫,是話都說不出來,雖然胡鑫不是他們的親生兒子,可是這感情和親生兒子一樣。
接下來不必絮叨,祭祖,因為胡鑫現在只是翰林院的見習生,所以并沒有品級,季氏和杜榆都還沒有誥命,但是俗話說的好,好飯不怕晚,等三年過去,說不定就有了。
季氏自然是高興的不得了,他們胡家的祖墳都修的比別人好,胡姥娘更不用說,她孫子出息了,連帶的胡家的祖宗們都能沾光呢。
只是胡姥娘想著,這榆兒也要十六了,可以安排圓房了,最好是在家里,她和季氏這么一說,季氏也表示是該這樣,然后就趁著一個機會,把這事兒給說了。
實際上杜榆的生日也快到了。她是六月份的生日,這可不就到了,一下子出去去京城,都半年了。
對于家長的安排,胡鑫是沒有意見的。
杜榆呢,想著都已經嫁人了,早晚的事兒,所以也沒有什么逃避的,她經過這大半年的時間,和表哥的感情又近了一步,覺得和表哥圓房,也沒有什么尷尬的了。
之前他們還去了一趟楊柳村,齊氏見孫女和孫女婿這樣衣錦還鄉,自然是特別的高興,不過也想著這個時候是不是該給這兩個小的圓房了?
那邊大人不說,他們這邊女方也該說說啊,不然這么好的孫女婿。
所以齊氏還親自去了一趟胡家棚,對于這個事兒和胡姥娘還有季氏好好的商量了商量,決定就在杜榆過生日的那天晚上,把房給圓了。
這事兒,長輩們只是通知兩個當事人一聲,所以等杜榆過生日的時候,竟然把房間打扮的給新房一樣。
弄得真的跟新婚洞房一樣。
杜榆看著這個,有些感慨啊,她今天就要和表哥圓房了,以后就真正的成為了婦人了。
白天的時候,大舅母親自給杜榆做了一碗長壽面,杜榆吃著的時候,不覺得會想什么,但是吃完了,怎么突然就想到了斷頭飯?
不過,呸呸,這圓房的事兒,那可是天經地義的事兒,怎么就想到了斷頭飯呢,真是太不恰當的比喻了。
到了夜色降臨的時候,杜榆和胡鑫都洗了個澡,兩個人回了房間,看著這個跟新房一樣的房間,不知道為什么,兩個人都笑了,這一笑,大家都輕松了不少,之后就很水到渠成了。
杜榆除了最開始覺得很疼以外,之后就好了許多,天氣熱,運動了,出了汗了,大表哥自己出去準備了水,給杜榆洗了個澡,他自己隨后也洗了澡,床上也不知道誰都已經給換了新的被單。
胡鑫摟著杜榆又很快的睡著了。
兩個人已經有過最親密的接觸,成為了世界上最親密的人,這種感覺,杜榆怎么覺得挺好?
好在舅母和姥娘都沒有打趣杜榆,而且看他們圓房成功了,都挺高興的。
早上杜榆還吃到了紅糖荷包蛋,說是補身子的,這個嘛,確實是補,但是杜榆的臉還是忍不住紅了。
不過,以后就她和大表哥兩個人在京城里,就不會這樣了是吧,不然怎么感覺大家都知道你們昨晚上干了什么事兒的感覺,真是不自在啊。大表哥臉皮厚,還沒有什么,杜榆覺得有些小害羞,不過隨后想了,反正我和大表哥是合法夫妻,干得也是天經地義的事兒,有啥可害羞的?這臉皮就該厚一些!
作者有話要說:只能寫脖子以上,唉,俺就一筆帶過吧。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