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舅母有些猶豫,杜榆說道:“舅母,您看我這眼瞅著就要陪著表哥去京城了,管也管不了幾天,而且表哥說了,會給咱家找一個管家來的,到時候啥事兒都交給管家,不是挺好的?”
季氏想了想,說道:“那樣也好,舅母只盼著你們好好過日子,我這心里才安心。”
杜榆就接手了一日三餐的事兒。而胡鑫說要找一個管家,那不是隨便說的,真的就去找了,人不能太精明,也不能太老實,最后帶回來是一家三口,賣身契全部有,交給了胡大舅。
這人叫王安。是云陽縣米家的人,原來也是個管事,不過后來米家要上京了,帶不了那么多人,就要發賣一部分,本來像王安這樣的,是不屬于要賣的人的,可以留在米家老宅這邊,但是王安的兒子得罪了米家二老爺的一個小妾的兄弟,所以那小妾就被自己兄弟一告狀,然后這王安一家子就倒霉了,這次也被歸在發賣的行列里。
胡鑫以前在縣太爺的慶功宴上見到這個王安了的,那時候王安還在縣衙后面的馬車上等著自家主子回去,剛好胡鑫和一行人出來,就見過一面。
所以這次牙行的人推薦這個王安,他立刻就想起來了,他是見過這個王安的。
然后胡鑫單獨和王安談了談,就決定把他們一家三口給買下來。
作為他們胡家的管家,雖然胡家產業不多,但是人口簡單,管理的也簡單,不然事事都要主人管,這到了這些家產有什么意思?
胡鑫帶著王安去見了胡家的下人,告訴了大家自己的決定,至于王安,能不能服眾,就看他的本事了。
杜榆覺得大表哥看人還很準的,他說這個王安不錯,那就是真的不錯,畢竟當一個家的管家,真的是管人,要對錢財,也得從胡大舅這邊要。
而且,杜榆還知道,本來他們是可以自贖自身的,只是王安為了把自己的女兒弄成良籍,花了很多錢財,所以才沒有走成。
如今他女兒已經以良民的身份嫁出去了,就剩下他妻子和一個小兒子。
對他們這樣的人來說,還是找個靠山好一些,女兒家總歸是別人家的人,出身不好,別人也嫌棄。
“看這位王管家的心性,他以后會不會也想成為良民?那樣豈不是不會好好的管家?“杜榆問道。
胡鑫說道:“這個,我已經和他說好了,等十年后,他要是覺得我這里還不行,非要脫籍的話,我讓他兒子脫了奴籍。”
哈哈,大表哥這一手玩得好啊,這位王安王管家最在乎的人就是自己的子女,有了這個承諾,他肯定會好好干的,而且還不會偷奸耍滑。
且一個下人要脫籍,必須得主人的首肯才成,不然他那女兒就不會花了那么多錢,拐彎抹角的請米家的主子同意了。
而王安唯一的兒子能夠脫籍,對王安來說,就是一個天大的餡餅,他能不盡心管著家嗎?
尤其還是十年后,如果十年后,他們胡家混得好,王安如果還想走,他們也不會留他,因為那時候才是真正的想走就要走,不想走的人,想方設法的都要留在胡家了。
管家的事兒一解決,大家都輕松了不少,王管家雖然以前只是個管事,可是胡家的下人和產業都很少,對他來說,那就是手到擒來,而且,這邊的東家對他也很禮遇,讓王安覺得自己是遇到伯樂了。
胡鑫也和胡大舅商量,因為明年開春都是春闈了,他想是年前趕過去。
不然春天的時候,路上有一個多月,萬一中間生病了,都沒有時間去治了,白白的去了一趟京城了。
胡大舅說道:“你決定了就好,我這邊沒有意見。”
現在有外甥女照顧他呢,他很是放心。
季氏說道:“那你到時候住在哪里?總不能過年的時候,也住在客棧吧。”
胡鑫笑道:“娘,您忘了楚院長了,他已經跟我說了,讓我去京城直接住在他們在京城的別院里,我上次也去過,所以不用住在客棧里。”
都是姻親了,這點兒便宜占一占,也沒有什么關系的。
而且他不是一個人,還帶著表妹,總不能讓表妹也在外面受委屈。
季氏聽了,這才放心,說道:“在外面好好照顧榆兒,她則可是第一次和你出去,千萬別生病了。”
胡鑫點頭,這不用他們說,他都會做到的。
而送走了杜大郎和胡氏,杜榆和胡鑫也準備朝京城出發。因為京城比云陽要冷一些,大毛的衣服他們帶的多,王管家以前也幫米家的主子準備過去京城的東西,所以打點的很是仔細,像什么藥丸都帶了一匣子。
杜榆這邊帶著兩個丫鬟一起準備,主要是他們的衣服,小丫年紀小,本來杜榆是準備把她留下來的,但是小丫一聽就傷心了,覺得小姐是要拋下自己了,杜榆想著她也不容易,爹娘還在彭澤,現在二哥過去了,長順也跟過去了,倒是可以見到自己的爹娘了,而長福這次,也是跟著大哥去送娘了,都在彭澤團聚了,就小丫一個,算了,還是把她帶過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