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有忠說道:“你這提議倒是好,只是辦一個書院,需要的人,還有財力都不是普通人能比的,還有這書院的院長,也不是一般人能勝任的。我再好好想一想。這事情不急。”
畢竟他還不確定是不是要調走,如果下一任還在這里,那么他也有時間來辦這個事兒,畢竟,這也是對彭澤老百姓都有好處的事兒。
如果他不是負責任的一個父母官,只管在自己任期內,把縣學辦好就成了,到時候一調走,那就萬事不操心了,政績他拿著了,但是他不是這樣的一個人,這彭澤縣雖然大部分人都是貧窮的,但是人都很不錯。
且試試這些事兒吧。說不定真的能成。
如果縣學不能和書院結合,那么就先辦書院,然后書院的名聲大了,這讀書的人自然多了,這方面,楚院長比他有經驗多了,他有什么不懂的,都可以問楚院長。
而錢財方面,可以讓這邊的大戶帶個頭,或者是讓他們自己有能力,把書院辦下來,他給這書院找先生都行。
只是這說起來容易,到時候做起來可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得慢慢的策劃。
杜有忠也不讓女兒跟著操心,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他作為大家長,要辦也是自己去辦,盡力而為,不辜負自己的用心就成。
這一年之后過的就相當的平靜,楊柳村來信了,說是杜老爺子生病了,胡氏和杜有忠就決定,有胡鑫帶著,胡氏和杜榆都回楊柳村過年。明年的時候,把杜榆的婚事給辦了再過來。
杜有忠因為有差事在身,是不能輕易的離開自己的任上的,所以暗地里不知道交代了胡鑫多少次,他也對胡鑫是滿意的,從小看到大的,又心疼女兒,所以不免就多說了幾次。
而對于自己不能看到女兒出嫁,杜有忠心里是遺憾的,而胡氏則讓杜榆和胡鑫在杜有忠面前,先給他磕了三個頭也算是彌補這其中的一點遺憾了。
杜有忠暗地里還給了杜榆一個匣子,里面都是他給自己女兒的私房。
“當父母的都希望兒女快快長大,但是兒女長大了,又要離開父母,榆兒,日子是自己過出來的,爹就不多說了,你和你表給以后好好過日子,你們過的好,我和你娘就沒有什么操心的了。”
“爹,我都記住了。爹,您放心,到時候我還過來看您!”不知道為什么,這次杜榆卻覺得離別的感覺更深了,不像以往,覺得不管離開多久,都會回到爹娘身邊,這次呢,眼看著回去就要嫁人了,以后生活的重心就是婆家了,父母這邊,就不再是自己的家了。
因為陳二爺還派了人在年前到彭澤這邊進一趟貨,所以他們就和陳二爺的車隊一塊兒回去,所謂人多力量大,也不怕半道上被人給搶劫了。
陳二爺要押送貨物,自然是請了鏢師的,來這里的掌柜,聽這邊的舅家老爺要有家眷跟著一起回去,自然是求之不得的。
人家給了陳家一個方便,陳家這邊也要投桃報李,帶人回去不過是小事兒。
盡管胡氏都說了,不用那么特殊照顧,就更平常一樣,該怎么樣就怎么樣,可是陳家的這位龐掌柜還是很殷勤,每到一個地方,都讓人安排的好好的,吃的住的用的,都是上等,胡氏讓胡鑫去跟這龐掌柜去談一談,他們這一路的花銷都是自己出,但是龐掌柜在胡鑫面前答應了,之后還是照舊。
弄得他們三個都有些不好意思了,胡鑫說道:“姑,既然陳家一定要這樣,我們就隨他去吧,讓人把人情還了,心里也舒服一些。”
胡氏想了想,也是這個理兒,她總不能撇下這陳家的人,然后帶著侄兒和女兒單獨走吧,這都到了半中腰了,為了安全起見,還是得跟著陳家的車隊走。
不過胡氏聽了杜榆和胡鑫的意見,也會給龐掌柜等人買些東西,好歹她心里能安心一些,全用別人的,這心里就不踏實。
經過了快一個月的奔波,終于見到熟悉的云陽城了,先生去了云陽城的家,估計著楚芳菲那邊也快要生了,胡氏這做婆婆的還是想著能看一看孫子或者孫女的。
結果到了這邊的時候,正趕上杜榆大嫂發作,連齊氏都在這里等著,見了胡氏回來,齊氏就道:“這也趕巧了,一會兒你就要當奶奶了。”
也沒有急著問自己大兒子那邊的事兒,因為目前誰也沒有心思。
產房里邵氏和產婆在里面,杜大郎在門口來來回回的走,第一次當爹,也是著急的很。
這邊沒有杜榆什么事兒,而胡鑫則是不方便在這里,就先告辭回去胡家棚了。
作者有話要說:高考的童靴們,加油!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