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堂嘛,是縣太爺處理民事案件的地方,左右各有一排房子,是所謂的三班六房。
又有縣獄,獄神廟,土地廟,吏舍,收糧所等等,依附在中軸線左右。
因為是二進的院子,杜榆他們?nèi)松伲谝贿M正房,自然是杜有忠和胡氏住的,王師爺因為也要上差,所以就和家人住了第一進的西廂,杜榆因為因為長大了,以后也要單獨招待朋友,所以分到了第二進的東廂房,因為人少,所以小丫是跟著杜榆住在一塊的,反正就她一個人住,小丫在旁邊的屋子住就成。
而李大壯兩口子,是住在后罩房那邊。
他們到來第一天,縣丞太太和主薄太太都和典史太太都過來恭迎了。而且看胡氏帶來的人少,就把自己家的下人勻出來,幫著這邊收拾東西。
原來縣太爺和縣令太太的東西早就已經(jīng)弄走了,剩下的都是可以用的。
而縣丞太太秦太太還招待了他們一頓飯,想著這邊忙著收拾,根本就沒有時間去做飯的。
對于上官和上官的家眷,要好好的對待,這也是當下屬的為人處世的方法。
至于本地的士紳過來請杜有忠去酒樓里吃飯,杜有忠拒絕了,以要盡快的把縣衙的事情理清為由。
雖說這彭澤縣窮吧,但是每個地方都是有窮人,也有富人。彭澤縣也不例外。
杜榆認識了秦太太家的孫女秦婉娘,和杜榆年歲應該差不多,縣丞秦承義年歲也都四五十歲了,有這大的孫女,也并不為奇。
還有主薄鄒家的女兒鄒三娘和鄒四娘,兩個人都是同一年的,鄒三娘是庶出,而鄒四娘是嫡出。
典史陳大人家的姑娘早早的都嫁出去了,現(xiàn)在還沒有嫁的,都是才幾歲的年紀,因為在外面當差,好幾個都留在鄉(xiāng)下了,這邊有個小妾生的才三歲的女兒陳陳巧兒。
不過看這后宅的大小,杜榆算是知道了,這當官的真的不能帶太多的家眷,像縣丞他們這樣的,后宅也才一進,真要是帶多了人,就住不下了,只能在外面租房子住,那樣既不方便辦公,也還開銷大。
再說,你是當官的,帶著這么多的家眷,你是想干什么啊。到時候考評印象就不好了。
而這樣算起來,倒是杜榆家的人口最簡單,而且他們住的地方還是最大的。
整理了兩天,終于把東西和事情都給整理好了,作為彭澤縣的第一把手,首先得要和這縣衙的同僚搞好關系,所以杜有忠就約定了一天,請大家都到自家吃飯,當然,不可能每人都請到,比如讓捕快們過來,和縣丞他們一起吃,他們也不自在。
所以請了捕頭,縣丞主薄和典史就不用說了,這是必須的,三班六房的人是做了飯讓人送過去的。
杜榆也開始了在彭澤縣的生活。
要說這彭澤縣,雖然很窮,可是不管水果和水產(chǎn)都很豐富,只是因為偏僻,很多東西都運不出去,靠近海很近,杜榆到這里來,就吃了好幾次的海鮮了。
她吃起來也不過敏,想著等過一段時間,弄些干海鮮,給家里那邊打包送過去,也讓他們都嘗一嘗。
到了這邊,人手還是明顯的少了,杜榆和胡氏商量,就要繼續(xù)買人了,而且,最好是買個當?shù)厝耍@樣這邊的風土人情什么的,都是可以通過當?shù)厝肆私獾摹?
雖然可以通過秦太太,陳太太他們知道,可是這些人也不是本地人,沒有本地人了解的更清楚。
秦太太倒是介紹了一個熟悉的牙婆,牙婆這個職業(yè),真是哪里都有,而且這牙婆官話說的還不錯。
彭澤這地方有地方方,說起來語速又快,不知道的根本就聽不明白。
目前杜榆正在學習這彭澤的方,走到哪學到哪,不然真的是只有被人糊弄的份兒了。
“娘,既然要買人,給王太太那邊也買個丫鬟吧。”總不能他們這邊有人伺候,王太太那邊沒有吧。
胡氏說道:“行,那就多買幾個,我的意思是,買個活契怎么樣?畢竟我們也不在這里住一輩子,到時候我們走了,這些人背井離鄉(xiāng)的,想著也難受。”
作者有話要說:為了寫縣衙的布局,俺是看了好多古代的縣衙,這一章用了好長時間才弄出來啊。
結果一看,也沒有寫多少。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