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把周慧氣得夠嗆,她已經這么大了,對招女婿的事兒也明白,說什么沖著錢來的,那他們這要求過繼的,不也是沖著錢來的?而且這過繼來的,都有親爹親娘,到時候拿著自家的錢,來孝敬人家的親爹親娘,到時候她爹娘還不得被糟踐死?
她招女婿,好歹自己是在屋里的,她難道對自己的爹娘不好?
怕這招來的女婿到時候反過來欺負人?哼,她周慧也不是吃素的。
正因為這個原因,周慧的性子里有很強勢的一面。別人不惹她也就罷了,要是惹著了她,她絕對不讓別人好過的。
而周太太呢,其實自己心里還想過一個想法,那就是看這一段時間,杜家的人都不錯,且胡氏有兩個兒子,都是聰明伶俐的,且那小兒子跟自己家的小女兒年齡差不多,兩家也算是門當戶對,就有了那種結親的意思。
人好,不一定非要上門女婿,只要把生的第二個兒子改成周姓就可以了。
周太太還把這個想法說給了周教諭聽,結果周教諭直擺手,說道:“我跟那杜有忠接觸了一段時間,他是個有本事的,這次縣試,他才是初上手,但是我看比那王學海要強多了!這樣的人,哪里會允許自己的孫兒以后姓別的姓?又不是沒有選擇了,咱們和杜家也沒有大的交情,犯不著這樣委屈他們自己個。”
周教諭看人還是很準的,對他來說,這身后事兒看得也不重,只要女兒以后能過的好,人那,死了,就像他們說的,早就投胎轉世了,誰還記得誰?
所以不怎么贊成小女兒招女婿,有好的人家,嫁出去也是好的。
反而招贅的人不會太好。
“娘,馬車停了,肯定是到了!”周慧叫了一聲,周太太正在想著心思呢,馬車停下來了,原來是到了法華寺的山腳下了。
因為法華寺是在半山腰,上山的路坐馬車有些不方便,不過山下面有人專門是弄得滑竿,專門抬人上山的,一次一人五個銅板。賺的是辛苦錢。
胡氏問杜榆,“要不要坐上去?”
杜榆搖頭,說道:“走上去還能看俺風景呢。”自己這么年輕活潑的,干啥跟暮氣沉沉的婦人一樣?這半山腰不在話下呢。
“周慧姐,我想走上去,你呢?”
周慧也忙說道:“正好,我也想走,還能活動活動胳膊腿呢,天天在家里,都僵了。”
杜榆和周慧手拉手去爬臺階了,“娘,你們坐滑竿吧。”杜榆對胡氏說道。
胡氏笑道:“這才多大點的山路,我就走不到了?不用!周太太,你呢?”
周太太也笑道:“我也走走看,這老胳膊老腿算是不行了!”
杜榆和周慧走在前面,旁邊兩個人抬著滑竿很快從他們身邊路過,杜榆看到齊大小姐高昂著頭被人抬走了。
周慧笑道:“你看見沒?她眼白都要翻出來了!”
杜榆聽了一下子就笑了,這眼白都要出來了,那可真是目中無人了!
另外幾個姑娘也都坐上了滑竿,齊太太笑著對大家說道:“請恕我身子骨不成了,讓我偷個懶。”
看看,人家齊太太才會做人呢,就算是坐滑竿,人家也說話說的漂亮,不像齊大小姐,那眼神就是說,你們這群土包子,連個滑竿也舍不得坐,活該你們遭罪!
除了杜榆他們幾個,也有好幾個人,也想走著上山去,所以大家邊說邊走,看看這沿途的風景,綠樹成蔭,山下那邊綠油油的是麥子,都已經在拔高了,不知道家里的麥子咋樣了!現在有長工了,施肥什么的,也該輕松了吧。
年前,他們家還買了一頭牛,主要是牛干活兒用力大,家里地多了,有牛就更方便一些。
齊氏已經不讓杜有忠把每個月的奉銀帶回去了,因為家里她糧食收成也夠多的了。另外還有幾個鋪面的租金。她讀攢著呢。
杜有忠現在每個月的奉銀是十兩銀子,不多也不少,杜榆想著楊柳村的麥子,這就到了法華寺的山門外面。
作者有話要說:三更君!那個啥,還是求鮮花啊,多多益善,鮮花是俺碼字的動力!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