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是指望能和杜家有什么多深的交情,按照杜榆的理解,就是這跟潛規則一樣,表示咱們是自家人了,是一個階級的。
所以把你的生活弄得好一些,這也是順水人情。
難怪古人有人以類聚,物以群分。你就是不朝那邊去,別人也會推著你到屬于你的那個階層去。
按照齊氏的說法,這些人送銀子,他們就是還人情,也不是全部一起還的,所以還是有富余的,其實也是間接的讓自家有了多余的錢。
杜榆把這些送的東西,一個都沒有落下,該是多少,就是多少,她這是萬事不用她操心那,自家爹就給了她一個大驚喜,她一下子從農民的女兒,變成了秀才家的閨女。身份提高了好大一個檔次。
這什么想法子發財致富,完全用不著她啊,難怪每次爹都說她還小,萬事不用她操心,一切都有他呢。
果然她還是不夠成熟,自家爹更了解這時代的規則,能自己動手賺錢算不得什么,就是開了商鋪,也也不是什么本事,畢竟商人有錢,但是地位低。
這一旦考上了秀才,錢真的不用說,就自己個來了。
她杜榆還操什么心那!簡直是多此一舉。
對杜榆來說,連玉芬也不敢給自己擺臉色了,估計是受到她爹娘的吩咐,因為她和玉芬的身份高地上完全掉了個個。
就是張氏,也不敢橫眉冷對杜榆了,這幾天見面了,恨不得把杜榆哄的跟她關系特別好一樣。
人那人,杜榆覺得自己小小年紀,感慨就這么多,真是很不應該啊。
現在誰要是還說杜榆利用杜桃要杜有良家的東西,估計會被人恥笑。因為完全沒有這個可能啊。
難怪他爹要試一試,不然就一直心里有遺憾,這考中的效果真是明晃晃的。
杜榆發現還有人給他們送丫鬟,“娘,我不要丫鬟,我自己有手,能干得動活兒,我不需要。”杜榆拒絕了,人不能得意忘形,他們家也就是個秀才的人家,因為盤水鎮秀才比較少,所以才比較吃香,可是人要懂得知足,啥都沒個滿足的,那只能是蹦達兩下子就沒有動靜了。
送丫鬟?他們家這么多人,哪里養的起丫鬟,真是太看得起人了。
這人還是打著給齊氏和杜榆送人伺候的理由,齊氏聽杜榆這么說,就對來人道:“多謝你們主人家,我們就住在鄉下,平時都是自己動手的,你要是給我們丫鬟,我們都不知道該咋辦,對不住,您給帶回去吧,替我謝謝你們主人家。”
這兩個丫鬟穿的比他們還要好,手上白嫩,哪里是干活兒的料?完全浪費糧食,她干啥要要?
榆兒這丫頭也是知道她的心思,緊跟著就拒絕了,所以這丫鬟不能要。她一點兒也不需要人伺候。
杜有忠也笑著說道:“等我們搬到鎮上再考慮丫鬟的事兒,如今我們在鄉下,沒有這個習慣。還請包涵!“
秀才老爺都發話了,那人也知道這丫鬟是送不出去了,只能把丫鬟給帶走了。
“喲,累死個人了,和這些人說話真是累,話不明白著說,偏要拐好幾道彎再說,我一個老婆子哪里清楚這彎彎拐拐的?啥丫鬟那,那是小姐的做派,不知道是誰伺候誰呢。”
感情奶奶是嫌棄人家丫鬟太嬌氣了!這要是粗壯的丫頭,您老人家就要留著了?
也不可能,估計您老人家會覺得人家吃飯吃的太多了,要是您知道這丫鬟還要每個月發月錢,肯定是把人趕緊給趕跑了!
杜榆是覺得他們家真的沒有要丫鬟的必要,這就跟突然發財了,然后你就要買些用不著,只能顯示你身份比人高一等的東西,完全是瞎浪費!
這段時間,很多人來恭喜,大家的心情都有些浮躁,好在杜家這些人都不是給點風就能飄起來的,在之后這心情就沉淀下來了。杜有忠說了,雖然他中了秀才了,但是和以前也沒有什么不同,大家還是安安生生的種田去吧。
尤其是現在種田的出產都是自家的,大家的干勁兒十足呢。
作者有話要說:今天第一更,撒花吧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