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啊,求之不得!”方掌柜道,“以后家里有了雞蛋或者野味,都拿在我這里,價格肯定比別的地兒要高。對了,你家里咋樣?這米店的糧食,是一天比一天高,再高下去,我們這米飯都要翻倍漲價了。”
杜有忠問道:“朝廷里沒有過來賣公糧?”
一般遇到這種情況,朝廷都會自己賣糧,價格相對比私人糧店里要便宜的多,不然地方上會亂起來的。
“這你就不懂了,怎么著也得過一段時間,讓人撈點錢再說。”方掌柜低聲說道。
杜有忠意會,肯定是有人和上頭已經搭好了線,拖著時間呢。
“咋樣?”胡氏問丈夫,杜榆和杜二郎是在外面跟著胡氏等著呢。
“東西都賣出去了,這倒是不用擔心,以后家里有雞蛋,都可以在這里賣。”杜有忠說道。
杜有忠對胡氏輕輕的搖了搖頭,胡氏就知道,這差事的事兒,還沒有譜。
胡氏沒有失望,畢竟這個年成,找事情不是那么容易的。她主要是怕丈夫自己心里悶,在家里呆著,也著急。
“沒事兒,你在家里,我和孩子們都比以前高興呢。”胡氏說道。
“爹,你和二哥都讀書吧,爺爺那里書多。”杜榆是見到杜老爺子房里有些書呢,這年頭,買一本書也要花很多錢,不像現代,還能復印印刷,書本完全是靠人工抄寫,要想一本書沒有污漬,那可是很要仔細再仔細了。
又這個時候的傳播信息閉塞的很,這個地方的書也不容易帶到另一個地方。
“呵呵,好啊,回去就多看看書,書呢,看多了,明白事理。”杜有忠說道:“以后爹也教咱們榆兒認字。”
杜二郎忙道:“爹,我現在就在教妹妹認字呢,妹妹都能認好多字了!是不是啊。”
“是啊,二哥和大哥都教我呢。”杜榆說道,杜老爺子大概覺得女娃子讀書認字沒有啥作用,都是要長大嫁人的,所以從來不教孫女,就是他兩個女兒,杜榆大大姑和二姑都是大字不識的。
“好,大郎和二郎都是好哥哥,以后榆兒想認字就找爹,爹會教你的。”杜有忠覺得女孩子多認識點字,以后就是嫁人了,也不會是睜眼瞎,而且書中那么多的道理,他不想自己的女兒跟他兩個姊妹一樣,一個字也不認識。
杜有忠在鎮上,鎮上有的人家的姑娘都是識字的。識字了見識就比沒有識字的強一些。
“有忠!有忠!”杜榆的大姑母也來到鎮上來了,這不就遇上了。
“大姐!你們最近還好吧。”胡氏忙問道。
“我家的田也就那么一點兒,沒有啥影響。”杜蘭說的是真的,她家的男人是個砌匠,是給人蓋房子的,現在窮人是蓋不起了,可是富人要蓋一點兒也不耽誤,這不,現在自家男人就是在鎮上給一戶人家蓋房子,每天都有工錢,還管一頓飯。
“咱家里還好吧。”杜蘭問道。
杜有忠答道:“都挺好,田里也種上了,家里有口水井,比別人都強一些。大姐,你要回去,我們先送你。”
“不用,不用,我這里買了一袋子玉米面,你帶回去,給咱爹咱娘。別的我也沒有本事,你們也別怪我這個當大姐的啊。”
“大姐,這糧食你拿回去,我們家里都準備的足足的,一點兒也不缺,我雖然沒有事情了,可是養活一家子還是能夠的,最起碼我還有力氣!”杜有忠拒絕道。
“你說的啥話?我的東西,你還不要了,我這又不是偷的搶的!再說,我這是孝敬爹娘的,你要是不拿回去,我自己送過去好了!”杜蘭生氣了,“你跟你大姐我客氣,你客氣個啥?當年你姐夫腿被砸了,還不是你們湊的錢?你要是不拿著,那就是打你大姐我的臉!”
“成,我拿回去,不過以后別這樣了,大家都不容易。”杜有忠說道。
“我知道,你們把我三個侄兒送到我家里去,我想他們了,你姐夫天天在外面干活兒,大栓也跟著,家里人太少了。”杜蘭說道。
這是想把三個娃子接過去,給家里減輕負擔呢。
“別跟我說,家里有事兒的話,再有事兒,他們三個小娃子能干個啥?就這么說定了,明天就給我送過去!”杜蘭說完,就說還有事兒找杜有忠的大姐夫,沒有讓杜有忠和胡氏拒絕。
“這回去咋和娘說啊。”胡氏擔心的說道,她婆婆不會以為是自己要讓孩子們去的吧,那可是婆婆的閨女。
作者有話要說:第六更!是很多更吧。
_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