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出乎意料的是,王富小聲對趙軍說-->>:“軍吶,我早晨去山上看巴拉子木,看著一幫野豬。得有七、八頭,打頭的大炮卵子得有四百來斤。你要去打這幫豬,打著了,就給叔拿點肉。”
原來,這王富是想拿消息換肉吃。
這就仗義了。
趙軍一聽,當(dāng)即點頭,問道:“王叔,那幫豬在哪兒啊?”
趙軍如此一問,就代表他答應(yīng)了,王富也不再隱瞞,直接道:“24大班,后堵上頭,往老夾心頂那兒去。”
“啊!我知道了。”趙軍道:“王叔,你放心吧,我打著豬了,肯定給你拿肉。”
“哎,叔信得過你。”
從小賣店出來,趙軍提著酥餅,一路來在張援民家,他剛一進院,張援民就從屋里跑出來接他了。
“兄弟,你可給我拿來了。”張援民一邊說著,一邊小跑來在了趙軍面前,可當(dāng)他看清趙軍手里提的,是黃油紙包時,一下子愣住了。
趙軍反應(yīng)過來,張援民不是來接自己的,而是來接小人書的。
但他剛才在家的時候,光尋思李如海說的王老二媳婦,就把小人書的事給忘了。
“大哥啊。”趙軍沖張援民笑道:“那些書,我忘拿了,等明天早晨,我再給你捎來。”
“那……行吧。”張援民略有些失望,但也不能讓趙軍回去取,便帶著趙軍往屋里走。
剛一進屋,就見大鍋熱氣騰騰,香氣四溢。
“兄弟來啦。”楊玉鳳一看趙軍,熱情地打著招呼。
“哎,嫂子。”趙軍抽了抽鼻子,笑道:“又給我炸魚醬了。”
“嗯吶,知道你愛吃這口兒。”
“趙叔。”這時,小鈴鐺也向趙軍打了個招呼。
“鈴鐺。”趙軍把黃油紙包遞過去,笑道:“叔給你買二斤酥餅,你吃一塊,墊吧一口。”
“兄弟,你買這干啥呀。”這時候張援民才回過神來,剛才光尋思小人書了,卻是忘了趙軍還拿著東西。
“就是啊。”楊玉鳳接過紙包,遞給小鈴鐺,道:“兄弟,再以后來,可不行買東西了。”
“哎,好嘞。”趙軍沒說別的,只應(yīng)了一聲,跟著張援民進到里屋,一邊聊天,一邊等著李寶玉和解臣回來。
一聊天,就聊到了早晨,張援民和楊玉鳳抬的魚。
要說張援民這個人,個子不高,跑的不快。但是心靈手巧,編個網(wǎng),或者做個什么東西,他都在行。
而且,若論捕魚、摳蛤蟆,這滿屯子都沒有人能和他比。
今天一早晨,他們兩口子拿著張援民編的抬網(wǎng)去了東大溝,抬了不少魚。其中,以帶籽的河石榴和牛尾(yi)巴魚最好。
張援民讓楊玉鳳把河石榴都送給了趙、李兩家,剩下的一些小麥穗、船釘子等小魚,被楊玉鳳做成了魚醬。
而牛尾巴魚,長得跟嘎牙子挺像,但比嘎牙子大,尾巴長得像牛尾,所以才因此而得名。
但在東北,叫什么東西,都喜歡在后面加個子字。比如雞爪子、豬蹄子、大肘子。所以這魚在東北,被叫做牛尾(yi)把(bà)子。
這牛尾把子,肉質(zhì)極鮮極嫩,味美更勝嘎牙子。
楊玉鳳使熊油炸鍋,蔥、蒜、紅辣椒爆香,再下大醬炸香,加水放魚,柴火火慢燉,香氣滿屋。
這邊魚做好了,李寶玉也來了。又等幾分鐘,解臣也開車回來了。
一張炕桌,能坐得下,楊玉鳳和小鈴鐺也沒單開一桌,六個人就在一張桌上吃飯。
只是楊玉鳳和小鈴鐺吃的快,小鈴鐺先吃完,就到西屋去學(xué)習(xí)了,這孩子學(xué)習(xí)刻苦,次次都是年級完)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