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如此,駱兄,在下佩服。レ私露ke?思?路&bsp;魏建仁也是心思敏捷之人,頓時明白其中關竅。
但凡有專才之人,在他最擅長的方面被人家折服,敬意便生。魏建仁也是如此。他自從入仕以來,一直在市舶司磨練,平常雖然世故圓通,但內心頗以貿易經濟之道自傲。趙行德打算和大食國貿易銅器,借此打破錢荒的辦法,他早幾天就知道。“駱歡今天聽說,但他洞徹關鍵之處,遠勝于我。難怪陳公舉陳大人要看重栽培于他。只怕將來這廣南之地,當以此子為,入主中樞也說不定。”魏建仁看待駱歡的目光,與剛才相比,又多了三分慎重。而左念遠亦是目光微閃,旋即面色如常。..
他們三人說話的聲音極小,不虞旁人聽見。
整個這一層樓的竊竊私語中,質疑之聲也越來越多。
“錢荒之事由來已久,要一朝一夕解決,實在有些強人所難了。”
劉公亮微有些遺憾地搖搖頭,他這也是為趙行德開脫了。一方面,劉公亮治學端方,德能附眾,但對海上貿易則了解不多。另一方面,劉公亮知道朝廷幾次下旨向海外買銅之事,聶司偉這一提醒,他回想起來,向大食買銅未必真能解決錢荒。
“聶行所慮甚是。”黃元龍故作憂心忡忡道,“趙大人,智者千慮,恐有一失啊。”..
他這一借題揮,聶司偉心中暗暗懊悔自己唐突,把心中擔憂脫口而出,平白給了這位黃學政攻訐趙大人的口實。他只是一番好心,本不愿意得罪趙行德,但事已至此,只得聽黃元龍繼續說下去:“趙大人,這大食那邊要是有銅,販銅有利可圖的話,何必輪到我們來販運銅料,他們為何不自己運來我朝販賣。另外,黃某對海上貿易也一知半解,不過也曾耳聞,大食那邊也是用銅錢的,如果他們那邊銅料充足的話,銅錢自然也部會少,可是為何西南夷國為何一意用我朝的銅錢,不干脆用大食那邊的銅錢呢?”
“說的是啊。”
“黃大人說得不錯。”
閣樓中響起一片贊同之聲。眾人聽兩位學政都如此說,心里越狐疑起來。
更多人則推而廣之,懷疑起趙行德所設想的大宗貨物貿易是否可行來。
“我剛才腦子一熱,卻沒想到,大食商人也不傻子,”有人低聲道:“大宗貨物有利可圖,遠勝于些許奢侈物事,為何千百年來他們不做?非得等我們做?”“對啊,哪有天上掉金元寶的好事?”就連座中的文官,駱歡、左念遠、魏建仁等人目光中也有了幾分不確定之色,因為“源頭活水”緩解錢荒固然是個辦法,也要水量足夠大才行,否則不過是杯水車薪而已。不知不覺,雅閣中安靜了下來,所有人的疑惑和目光,又重新集中到了趙行德身上。
“諸位的顧慮,也是有道理的。”
“先說西南海諸夷好用我朝銅錢的事情吧。”趙行德點點頭,對黃元龍道:“我這里正好帶了幾個大食、蘆眉的錢幣,這也是從大食海盜手中繳獲的,”他似是早有準備,不慌不忙地從懷里掏出幾枚錢幣,舉起其中一枚讓眾人看清楚,沉聲道:“這是蘆眉的銅錢,比一個朝廷制錢略重點。”又舉起另外一枚道:“這是巴格達鑄的銅錢,和朝廷制錢份量差不多。”燈燭映照之下,兩枚銅錢顯得頗為起眼,尤其是中間沒有放空的形制。眾商人雖然不乏曾經出海行商的,但西南海上幾乎都是宋國銅錢的天下,很多人也是第一次看到蘆眉和大食形制的錢,,不由得嘖嘖稱奇。
“好生奇怪,”有人自自語道,“這大食錢沒有孔,怎生帶在身上,又怎么數得清楚?”
“嗤?蠻子身上才幾個子兒,用的著數嗎?”
趙行德也不著急,待眾人的滿足了好奇心之后,方才才將銅錢放回。他另外拿了兩個白色錢幣出來,眾人一看,便又有竊竊私語之聲,魏建仁低聲對駱左二人道:“這是銀錢,是西夷的銀錢,大約一錢多點銀子。”他沒見過西夷和大食的銅錢,金銀錢反而見過不少,其他商人也是如此,多少都有點異國的金銀錢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