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暖風微醺揚州郡圃中百花盛放游人如織。[找小說素材就到]何方和朱森的弟子參見武昌侯以后師傅便讓他們不必隨侍在側這群年輕的書生們便在郡圃中游玩有人的臉還帶著興奮之色。朱森與何方決心廣傳道學后再收弟子時便特意不挑選出身貧寒也不是太熱衷于仕途的年輕士子。因此這些書生有的出身于耕之家有的是商販之后真正書香門第出身的反而只一兩人。因此親眼見到鼎鼎大名的武昌侯對這些年輕人的震動頗大。
“武昌侯如此平易近人”莫銓感慨道“我還以為他是個赳赳武夫呢。”
他是亳州人氏數代都是耕傳家莫銓少時是父親教的十歲才送到村中的私塾書。何方經過亳州講學時莫銓聽得入迷他也是初生牛犢不怕虎第二天就登門拜師沒想到真的便被何方收入門墻。這一切對莫銓來說真如做夢一般。今天拜見武昌侯更讓莫銓有一種不真實的感覺暗想道:“長江后浪推前浪我輩將來是不是也能像趙侯那樣濟世救民呢?”
“能重述君子之道的人物怎么會是一介莽夫。”梁國才搖了搖頭“聽說陳相公、曹尚書、鄧尚書、吳尚書和恩師他們都是太學一齋的同窗假以時日這是不亞于四相簪花的軼聞啊。”他有些遺憾道“可惜汴梁淪陷各州州學秉政如石庭堅等后輩中的翹楚大都留在本州就算太學重建也無復當年俊杰云集的盛況了。”盡管朱森與何方決心立下東林親傳弟子不得出仕講堂師生不得議論時事的規矩但此時他們尚未前往無錫眾弟子們都是年輕人這時的風氣士人在修身治學之余議論朝政倒是尋常。
楊秀卻沉聲道:“留在州縣報效桑梓之地總比當年數萬冗官留在汴梁做國家的蛀蟲來的好。我們圣賢書明天理習君子之道并不是在朝中才能有用。孔子周游列國屢屢碰壁出仕的日子屈指可數難道就不是圣人了嗎?傳道授業開啟民智主持公義濟世行善這些事情說不定不出仕反而能做的更好。”
楊秀這些年來一直跟隨在朱森身邊學識大有長進和數年前相比氣質也沉著了許多。往日拜師之事如在眼前趙行德也認出他來了今天對他微微點頭到讓楊秀有些慚愧。和這些后入門的弟子相比楊秀儼然是大師兄朱森的打算他也知道一二因此在談中有意無意地望著面引眾弟子雖不解他為何次議論但楊秀說的句句在理因此也都點頭稱是。見眾人都不反駁楊秀朝四并堂望去遺憾地嘆了口氣......
騎鶴樓眾人酒酣耳熱之際猜拳行令一個個喝的酩酊大醉最后尚且還清醒些的杜吹角等幾個人扶著走不動丁禁等人回到碼頭水師營壘。這營壘其實只是在碼頭附近圈起了一塊空地做大校場校場邊搭設一些官兵住宿的帳篷帳篷區域外面豎起一圈鹿角又以荊條綁扎在鹿角之間既防盜賊和野狗鉆進營區也防止小孩兒竄到校場中來搗蛋。
每天南海水師cao練的時候都有不少孩童都趴在鹿角外面看戲甚至還有淘氣的一邊看一邊裹著布條將荊刺掰斷甚至將荊條割斷弄出可容出入的洞來搞得水師軍卒每隔個十幾天都要修補。因為水師的營寨將來設在瓜洲所以州府這邊的營盤也就暫將就著。趙行德在揚州逗留旁人不明所以杜吹角卻知道將軍是在等侯夫人。*李夫人若乘船自黃河轉入大運河一路都是順流而下一切順利的話過不了多久就抵達揚州了。
劉志堅手扶腰刀在碼頭來回踱著步一見杜吹角便問道:“將軍哪里去了?”
“將軍?”杜吹角拍著肚子打了個酒嗝“他去郡圃和老友賞花去了。”他不解地看著劉志堅焦急的臉色“什么事?大食鬼劫掠?還是遼狗又南下啦?”杜吹角笑著拍了拍劉志堅的肩膀“不用擔心咱們都包打了!”他又打了個酒嗝酒氣直沖劉志堅的弊端惹得他大皺眉頭。“唉!”劉志堅嘆了口氣“大事!比遼寇南下還大!”
“什么?”杜吹角睜大了眼睛“不會是兩國交兵吧大把銀錢買地都打了水漂。”
“是夫人的事。”劉志堅左右看了看壓低聲音道“李夫人船行至汴梁聽說將軍攜公主同往鄂州一氣之下竟然當即喝令停船換乘了條逆流而的漕船現在恐怕已經回洛陽了。這下子.....”他重重地嘆了口氣。滿臉愁容不知怎么向趙行德解釋。李若雪返回的事關系宋國和夏國的協議按道理行軍司、軍情司應該派人過來解釋清楚可是清官難斷家務事誰也不愿擔待這個差事只傳了個消息過來。
“啊?”杜吹角嘴張大得能放下一個雞蛋“他他們也不勸一勸嗎?”
“勸?怎么勸?”劉志堅瞪了瞪眼嘆了口氣又道“據說行軍司和軍情司的人都勸了連宋國曹兵部是將軍故友也勸了可又有什么用?行軍司擔心影響大事一直寄希望能夠勸說回頭可李夫人在汴梁住了半個月還是回洛陽了。唉——他奶奶的這件事沒了挽回的余地行軍司這才通知我們。”他煩惱地搖搖頭暗暗道“這幫混蛋該不是故意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