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希、張仿同時拱手道“末將遵命”
兩名使者轉身便yu離開,馬上告辭之時,吳希猶豫了片刻,拱手道“以將軍之威名功績,只要度過眼前難關,護國府、柱國府之明察秋毫,遲早會重大用我等雖然人微輕,也會向兩府如實稟明趙將軍之苦衷,還望將軍萬萬不要自誤”他外之意,是善意提醒趙行德萬萬不可以兵馬自雄,而干脆和五府為敵護國府對叛將絕不留情以免將來天下歸一,趙行德必將難以自處,身敗名裂
“多謝好意”趙行德點了點頭,目送兩位使者離去,心中五味雜陳李若雪帶著兩個孩子,至今也沒有抵達宋境可想而知,軍府必定是異常震怒軍書中有安南戴罪之語,便是還有絕處逢生的機會夏國沒有秘密.處死軍士的先例,護國府不可能把軍隊可以派往戰場上去送死這邊做完自己當做之事,便解甲西歸,為自己所做之事承擔軍法責罰
戰場上,宋軍將士正熱火朝天地收集戰利品遼軍退兵時井然有序,故而戰場并沒有遺下多少戰馬,但死馬尚有不少那些受傷的馬匹也被宋軍一并殺死,軍卒們將馬皮剝下來賣給隨軍的商人,馬肉則抹上厚厚鹽巴做成腌肉帶走因為口糧尚且充足,諸營只搜取了遼軍尸體上的銀錢但出征之前,宋軍充分預估了補給的困難,在必須之時,敵人的尸體也是不可丟棄的食物來源“哪怕吃光每一個敵人,也不能餓死一個自己人一切非議,我來承擔”這是趙行德在戰前下得決定根據一些招安盜賊的經驗,整根腿尤其適合掛在車上風干,稱為“琵琶肉”
至于遼兵尸體上其它物事,如衣甲軍袍等物,自有附近的州縣團練和百姓剝取在遼軍經過前后,附近的百姓都聞風躲藏遼軍遍尋不見的宋人,宋國“官軍”找起來卻相對容易,不但如此,還得到了當地官府和豪紳的極力配合戰亂之中,歷經宋國和遼國雙重搜刮和破壞,雙方交戰地帶的百姓已經赤貧到極點普通的衣物,對百姓來說已是父子相傳的財產來北方的皮襖稱得上貴重其它諸如皮腰帶、羊皮靴、銅鐵圓環、革囊水壺、皮革鞍韉等遼兵隨身的物事,也都能物盡其用披甲和彎刀則便宜了附近幾個縣的義兵營道士做過驅邪的法事以后,幾天之內,聞訊而來的百姓仿佛不知疲倦的螞蟻一樣將戰場打掃得干干凈凈最后還是幾個寺廟的出家人行善,為防瘟疫橫生,將上萬赤條條的尸體集中起來焚燒度了
從安6到隨州,道路兩旁多為丘陵,不利于騎兵馳騁,因此趙行德向北行軍至隨州,都沒有遭遇大隊遼軍遼軍也面臨拖延日久則軍糧不濟的危機,因此并沒有在山地和趙行德所部糾纏,而是留下少部兵馬防守武勝關,大軍一路燒殺退往隨州以北趙行德率部抵達隨州后,約束軍卒不入城池,只要求隨州供給糧草這一路山道行軍極為艱苦,趙行德的坐騎早已讓出來馱運生病的士卒,自己親自與和眾軍一起背負干糧步行,到晚上則裹一條毯子露天而臥,每到一處都召集附近的義兵領,曉以大義,并根據功勞和實力授以官職北征之前,丞相府和兵部事先給了趙行德數十份空白的刺史、縣令告身,是專門招撫北方豪杰義兵所用
“久聞趙將軍大名,今日能見將軍,幸何如之?”屈長卿恭恭敬敬地行禮,又招呼身后道,“這是三個不成器的犬子,久慕趙將軍大名,還請趙將軍不要嫌棄,將他們收入麾下效命”三個頂盔貫甲的年輕人立刻上前來,向趙行德行作揖見禮趙行德率部北征,兵馬雖然未過隨州,但南北豪杰都以聞風投奔若不是打聽保義軍中上下級間如文官一般只作揖而不跪秉,屈長卿是打算以部屬之禮跪秉參見的
“屈先生不畏強暴,召集鄉民與遼兵周旋,忠義足可名垂青史,”趙行德微笑點頭道,“一門忠烈,可旌表”隨州乃南北分界的要沖之地過了隨州,便是一馬平川的河南平原屈氏作為隨州的一方豪強,主動將包括長子在內的三個兒子以及五百余壯士送入北征軍中,足見其誠意,趙行德也可以放心他揮了揮手,親兵托著一木盤上來,木盤中盛放一紙黃絹告身
“我已稟明朝廷,保舉屈先生為隨州刺史”趙行德將黃絹告身拿起來,正色道,“隨州恢復州學后,將推舉知州等地方官吏,先生身為刺史,當于地方官齊心協力,造福桑梓之地”
屈長卿旋即下跪,接過告身時,他掩飾不住激動之意,對趙行德道“屈某蒙趙大人保舉之恩,趙大人便是屈某的恩師,隨州若有一個人不聽趙將軍使喚,與北征大事作梗的,屈某第一個不放過他”
宋國的官民之分,猶如天壤之別一樣現在鄂州朝廷正統無可置疑,若非天下大亂,像屈長卿這樣原先只是一個士紳,未經科舉、太學正途的,是絕無可能做到從五品刺史的不但屈長卿本身是從五品官身,依照朝廷制度,他還可以恩蔭子孫二人為官屈氏一門從此由普通士紳一躍成為官宦之家了一番表白后,見趙行德微微頷,認可這師生名分,年齡比趙行德還要長上十余歲的屈長卿這才心滿意足的站起來,帶著三個兒子站在下,聽趙行德吩咐大軍北征后,安定隨州地面的一應事務
閱讀最最全的小說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