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8浮云掛空名
“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我理學社既然以匡扶社稷為己任,豈能放任散漫之氣。入社、退社,何等大事,又不是茶樓瓦舍,怎能說來就來,說走就走?”
在討論理學社章程的過程中,張炳對執掌“約禮齋”的鄧素所謂“同道之交、來去自由”說法頗為不滿,鄧素卻道:“本社不過是切磋學理經術的所在,又不是官衙,焉能限制同道所向?不準隨意退社之規過于蠻橫。子曰,君子道不同不相為謀,以張兄所見,有見解不同的人求去不得,大違夫子之道。”
張炳道:“若是單切磋經術之學,確實如鄧兄所上佳。但本社以匡扶社稷為要旨,若是將來有人憑借我社之力身居高位,卻背棄本社的宗旨,退社求榮,投靠權奸,又如何處置?”他目光灼灼地看著鄧素,仿佛他便是要做出此等事情之人一般。
鄧素被他擠兌得有些窘,大聲答道:“自然是集天下君子之力而攻之。但這與普通的士人退社又有何干系?人各有志,張兄何必強人所難。再者,若作此不得隨意退社之規定,豈非令有心向道的士子心存畏懼,敬而遠之。”
張炳冷冷答道:“向道之心不堅,鼠兩端之徒,不要也罷。本來也是,天下君子何其少,小人何其多。”
見二人爭得面紅耳赤,一旁觀戰的陳東、何方等人忙打圓場。趙行德沉吟道:“兩位仁兄所皆有道理在,以我之見,所謂君子守禮,小人畏刑。未若在退社之時,由約禮齋考核其品行,若有作奸犯科及有違圣人之學者,由本社將其劣跡昭告士林,革除出社。若是因向道之心不同,自求出社者,則除名之后通告本社成員,以免誤會。若是出賣本社,投靠奸佞及誤國誤民者,則本社當集天下君子之力而攻之。諸位看此議如何?”
鄧素、張炳聽他提出一個具有操作性的方案出來,都凝神細思其利弊,一時間到沒有爭吵。陳東稍稍思索過后,贊同道:“元直此議大善,”他頓了一頓,又道:“只不過單由約禮齋考核品行似乎不妥,我提議由各齋同窗共推二人,由這二十四人每年評鑒各人的德操,分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共九品。其中下三品者昭告士林,揭露其劣跡,即行革除出社,中三品者無論,上三品者則由我社諸君為其稱美延譽。”
陳東此議一出,張炳當即道:“善哉!如此我理學社方不為藏污納垢之所。”趙行德亦點頭稱是,他自問沒有太多劣跡可以被揭的。而其他的士子在這個當口上,卻也不好再心虛做反對之語。好幾個平素有些不檢點之人不禁暗暗叫苦,早知理學社還有這個規矩,就不來參加了,心中盤算著待這風頭漸漸平復之后,便以見解不同而自請退社。而平素律己甚嚴的幾個則有些沾沾自喜,此時文人的聲望與仕途有極大關系,若是以理學社之名為己稱美延譽,必定效果極好。
不出意外,眾士子一致同意了這九品評鑒之法,而趙行德則因為屬于提議者之一,又是忠良之后,理所當然成為評鑒人,“治兵”齋雖然只有兩人,但孟元自覺其父在士子中名聲甚差,便主動提出不做這評鑒人,再加上其余各齋也有相持不下的,最后確定了十七位評鑒人,而這些評鑒人的品行,則由其它的評鑒人來品評,再由本齋的士子認可,由全體理社士子監督。
孟元便當即拍著趙行德的肩膀道:“依我所見,趙兄當得上品。”他雖然喜好熱鬧及交游,但對朝政實無多大的興趣,此刻也有些暗暗懊悔加入理學社,只盼趙行德照拂之下,能夠體面的退出。
理學社的章程商討完畢之后,眾士子便邀約去西水門外的金明池觀看在京的禁軍賽龍舟。陳東等早已派仆人和所雇的閑漢前往金明池畔占據了一處楊柳依依的觀景之地,錦緞褥子鋪好,各色梅紅匣兒盛滿砂糖元子、水晶角兒、荔枝膏、梅子姜、杏兒片等甜食,潘樓也準備了野鴨肉、滴水水晶膾、冬月盤兔旋炙、煎角子、腦子肉等雜嚼吃食,連同新釀的梅子酒,杏兒酒,都用上等的銀器裝了送來。
太學生所圈占這一塊觀景之地乃是金明池旁的一座山丘,居高臨下望出去,只見金明池畔遍布著官商士紳的錦帳筵席,一處處圍滿童仆婢女。熙熙攘攘的汴京百姓圍著耍把戲的形成一個個熱鬧的圈子,觀看著吞鐵劍、玩傀儡、吐五色水、旋燒泥丸子、雜劇、話本、琴簫鼓笛、上刀山、耍猴戲等各色把戲,此外還有算卦的、猜字謎的、賣藥的的游走其間,使金明池畔顯得熱鬧無比。更多平民百姓,則是三五個人找了棵大樹,面向金明池水隨意席地而坐,中間擺著一竹藍的各色小食,有的站在金明池畔踮起腳尖朝對岸的臨水殿望去。
往日空空蕩蕩的臨水殿此刻更是盛況非凡,無數旌旗遮天蔽日,殿前諸班禁軍將士身著大紅的錦袍,帽簪怒放的鮮花,刀槍出鞘寒芒閃閃,在日光下交映成一片。騎軍駐馬,步軍列陣,在殿旁排列得整整齊齊。在臨水殿中,黃羅傘蓋,金交椅等御用器物赫然在目,這表明當今陛下趙佑正親臨此處參加端午慶典,殿中滿是皇親國戚,更有無數的宦官宮女,手捧金銀痰盂、白玉果盤、孔雀尾翎扇、玉柄拂塵之類御用物事,雖然是大白天,卻有二百宮人手提紅紗燈籠和琉璃宮燈在外圍了一圈。
在臨水殿旁有一大塊空地,參加禁軍將士正式開始龍舟賽之前,諸軍排出了各色把戲雜耍進獻官家,有的是唱戲,有的是舞獅舞豹、有的是打腰鼓舞蹈、有的是爬竹竿、有的是打筋斗、有的是赤身相撲、有的是以藤牌腰刀格斗、有的是口吐煙火,因為是刻意準備,比金明池對面百姓所觀看的雜耍精彩百倍,旁邊更有宮中樂部的數百樂師以管弦絲竹相和,真正是個嘉年華會。
宋皇趙佑左手是宰執大臣,右手是親王宗室,身后是后宮佳麗及公主等。趙佑朝外望去,只見臨水殿外的百官皆冠冕朝服,在百官的行列之外,殿前司特意選拔身形高大的鎮殿武士威武不凡,襯托得旁邊遼國、夏國、大理、真臘、三弗齊、高麗、東瀛諸國的使臣都恭謹得很。
“不知這大宋八十萬禁軍,到底有多少玩雜耍的?”耶律大石輕輕道,聲音僅僅他自己與新調回京的閤門祗候都亭西驛監官李若冰聽得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