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時期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
北宋社會展雖長期受到邊境戰(zhàn)爭的制約,但還算相對長治久安。國家安定促進了經濟繁榮,城市化進程加快,城鎮(zhèn)數(shù)量大幅度增加,城市人口膨脹,城市手工業(yè)、商業(yè)和運輸業(yè)、服務行業(yè)逐漸擴張,這些蓬勃展的產業(yè)為居民提供了從業(yè)機會與收入來源,也興旺了北宋城市的商品經濟。北宋的官吏階層及其家庭,是城市居民的主要構成之一。北宋官員的“月俸”包括貨幣、糧食、絹、薪、蒿、炭、鹽、茶、紙等物品。“奉錄自宰臣而下至岳瀆廟令,凡四十一等?!逼渲胸泿攀杖?,最高的“宰相,樞密使,月三百千”,最低的吏大約每月貨幣收入為5oo錢。其中有三百千、二百千、百二十千、九十千、八十千、六十千、五十五千、四十五千、三十五千、三十千、二十九千、二十千、十八千、十七千、十五千、十四千、十三千、十二千、十千、八千、五千、三千、二千、一千五百、一千、七百、五百等級別,譬如:“河南府河南、洛陽縣令,三十千。諸路州軍萬戶已上縣令,二十千;簿、尉,十二千。七千戶已上令,十八千;簿、尉,十千。五千戶已上令,十五千;簿、尉,八千。三千戶已上令,十二千;簿、尉,七千。不滿三千戶令,十千;簿、尉,六千?!保ā端问罚毠伲畹撝粕希?
對于縣級以下的官吏來講,月俸9ooo~3ooo錢便屬收入微薄之列,假如家庭人口較多,那么必須“兼農商之利”才能養(yǎng)家糊口,即家中必須有其他的勞動者,從事“農商”等職業(yè)以添補生活開。王安石在《上仁宗皇帝事書》中說:“方今制祿,大抵皆薄。自非朝廷侍從之列,食口稍眾,未有不兼農商之利而能充其養(yǎng)者也。其下州縣之吏,一月所得,多者錢八九千,少者四五千,以守選、待除、守闕通之,蓋六七年而后得三年之祿,計一月所得乃實不能四五千,少者乃實不能及三四千而已。”蘇洵老年時,曾上書韓丞相“乞一官職”。“跑官要官”目的是希望得到微薄的俸祿養(yǎng)活家庭,他說:“洵年老無聊,家產破壞,欲從相公乞一官職。……復有求于相公者,實以家貧無貲,得六七千錢,誠不足以贍養(yǎng),又況忍窮耐老,望而未可得邪。”(《上韓丞相書》)可以看出,如果城市家庭每月有7ooo~6ooo錢收入,雖然不算富裕,但這樣的家庭就能夠維持大致的生活消費了。役夫收入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下層勞動者的生活水平。《宋史-食貨-布帛和糴漕運》記載了元豐四年役夫的收入水平,如均州、鄧州三萬人,為鄜州、延州運輸軍用物質,“日米錢三十、柴菜錢十文,并先并給”;而陜西都轉運司從“諸州差雇車乘人夫”,“人日米二升、錢五十”?!独m(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百四十三)云:元豐七年,“詔:鄜延、環(huán)慶路如有合興工城寨,許和雇人,日錢百、米二升,禁軍愿就雇者聽。”大致是,每個勞役每月可收入15oo~3ooo錢,米6o升左右。但是,有些參與特殊工程項目的役夫,工價較高。譬如元祐元年,蘇轍在奏章中說:“臣竊見近歲京城外創(chuàng)置水磨,因此汴水淺澀,沮隔官私舟船?!耖g每夫日雇二百錢,一月之費,計二百四十萬貫,而汴水渾濁,易得填淤,明年又須開淘,民間歲歲不免此費。”(《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三百七十)可見,當米價較低時(如斗米8o錢以下),每夫日雇2oo錢比每日1oo錢、2升米,其收益顯得要高一些。
醫(yī)生也是城市居民中收入比較穩(wěn)定的群體。王安石在《處士征君墓表》中稱贊一個姓杜的醫(yī)生,會寫詩詞文章,行醫(yī)則“無貧富貴賤,請之輒往。與之財,非義輒謝而不受”。杜醫(yī)生在自己的寓所為人看病,“日得百數(shù)十錢則止,不更筮也”??磥矶裴t(yī)生非常講醫(yī)德,不愿多收錢,甚至減免窮人的錢,如果愿意多看病,收入本可多一些,每月收入在6ooo~1oooo錢左右應該不成問題。
城市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工商業(yè)活動,商人是城市居民中收入較高的群體,而富商的收入則遠遠高于許多官吏的收入。城市居民的消費水平必然與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呈正相關關系。北宋的都東京(汴梁)是當時是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人口最多、經濟最繁榮的都市,也體現(xiàn)著當時最高的消費水平。孟元老自崇寧二年(11o3)至建炎元年(1127)北宋覆亡,曾在東京共生活了23年,他在撰寫的《東京夢華錄》一書的《序》中描繪東京說:“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習鼓舞,班白之老,不識干戈”,“舉目則青樓畫閣,棱戶珠簾,雕車競爭駐于天街,寶馬爭馳于御路”,“新聲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調弦于茶坊酒肆。八荒爭湊,萬國咸通。集四海之珍奇,皆歸市易,會寰區(qū)之異味,悉在皰廚”。蘇軾亦曾指出:“夫京兆府,天下之所觀望而化,王政之所由始也。四方之沖,兩河之交,舟車商賈之所聚,金玉錦繡之所積,故其民不知有耕稼織纴之勞。富貴之所移,貨利之所眩,故其不知有恭儉廉退之風?!保ā短K軾集-策別十七(之四)》)東京興旺達的手工業(yè)、商業(yè)和運輸業(yè)、服務行業(yè),不僅為消費者提供了高的消費服務,而且也為從業(yè)者帶來高的經濟收入。
通過北宋的商業(yè)稅收,可從側面反映工商業(yè)的規(guī)模與商人群體的收入水平。北宋的商業(yè)稅率是:“商稅凡州縣皆置務,關鎮(zhèn)亦或有之;大則專置官監(jiān)臨,小則令、佐兼領;諸州仍令都監(jiān)、監(jiān)押同掌。行者赍貨,謂之‘過稅’,每千錢算二十;居者市鬻,謂之‘住稅’,每千錢算三十,大約如此?!保ā端问罚池洠潭愂幸拙敾ナ胁胺ā罚┏鐚幵?,右仆射蔡京指出:“祖宗立禁榷法,歲收凈利凡三百二十余萬貫,而諸州商稅七十五萬貫有奇,食茶之算不在焉,其盛時幾五百余萬緡。”(《宋史-食貨-茶下》)崇寧六年,尚書左丞宇文粹中指出:“京師商稅、店宅務、抵當所諸處雜收錢一百余萬?!保ā端问罚池洠瓡嫛罚┤舨捎谩白《悺钡臉藴?,即“每千錢算三十”來度量,崇寧時期“京師商稅、店宅務、抵當所”反映的工商業(yè)的規(guī)模大約在334o多萬貫,全國經濟最興盛時期的工商業(yè)規(guī)模(諸州商稅)大約在1667o萬貫左右。
北宋社會的城市消費水平
北宋從建隆元年(96o)建立政權,到紹興三十二年(1162)覆亡,長達2o2年。在這樣長的一個時間段里,社會展有動蕩期也有平穩(wěn)期,年成有豐收期也有災荒期,要系統(tǒng)地探討社會的消費水平,存在很大的難度,這里只能擷取部分斷面,來看處于相對穩(wěn)定展階段的社會消費水平。
3.1城市建設的消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