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校小說網

    繁體版 簡體版
    精校小說網 > 帝國的黎明 > 關于夏國經濟規模的設定及參考資料

    關于夏國經濟規模的設定及參考資料

    國的經濟應該是小農經濟和手工業、初期機械業的結合。

    根據上部書的設定,一戶授田5o畝,按照平均畝產糧食12o斤來算,則生產糧食6ooo斤,按人一年消耗糧食25o斤來算,這個農業家庭可以養活24口人,即一個農業家庭可供養約4.8個家庭。由于夏國實行的農牧兼用和休耕制,不倡導過渡開墾,這個數字折算一點,一個農業家庭可養活2.4個家庭。

    但是,夏國的農業并非單純的糧麻桑種植業,而是大力展農牧并重,實行田草輪作制,(參考:種1畝地黑麥草,在供草的6個月內,可以為8-1o只羊提供草料。)在軍士的協調些,農夫們進行合作,而商人則提供各種先進的技術,農夫甚至會聯合起來雇傭幫工,或者將土地租給商人經營。

    參考:

    圈地作為一種歷史現象早在十二世紀就開始了,十三到十五世紀時得到緩慢的展,但是圈地作為一種運動則是在十五世紀末期以后的事情。自新航路開辟以后,歐洲的貿易中心由地中海轉到大西洋,促進了英國工商業的展。自古就以羊毛的使用與輸出為主要產業的英國,從十五世紀起,毛紡織工業迅展起來,由羊毛輸出國變成呢絨輸出國,呢絨運銷歐洲各地。由于羊毛紡織業的興盛,養羊成為當時很有利可圖的事,導致了圈地運動的興盛。這個運動也絕不僅僅局限在英國,它已經波及到歐洲大6及北美等許多地區。

    因此,圈地運動的實質是一場深刻的反封建革命和農牧業技術革命。

    1、農作制度的展

    在早期,土地利用率的提高主要是通過改變耕作制度來實現的。而西方耕作制度的改變主要表現在田草農業的出現。圈地養羊以前,大部分的耕地仍然沿襲了古代冬谷、春谷和休閑的輪作方法。牲畜在廢棄的草地,林地的邊緣,休閑地,或者在收后留著殘茬的地上放牧,過冬的飼料很少。畜牧的展受到限制,而作物所需要的肥料又主要來自畜肥,因此,飼料的缺乏,又影響到肥料的缺乏,最終又影響到作物的產量。

    所以,盡管圈地運動是因為羊毛市場的擴大而出現的,但是并非所有的圈地都用來養羊,對于一些有經驗的農民來說,他們更懂得植谷和畜牧的好處,特別是到了十六世紀中葉以后,隨著城市工業的展,以及由此引起的城市人口的增長,使面包、肉類和其它食物的需求增加。這就迫使人們在圈地養羊的同時,也開始將一部分圈占過來的土地用于谷物生產。實際上許多的圈地都被用來谷物和畜牧的聯合生產,田草輪作就是在種情況下展起來的。

    在田草農業里,各種土地(耕地、牧場、割芻地、荒地)都合在一起進行谷物和田草的輪作,無論是豆科,還是非豆科作物,都用來飼養動物,這就打破了耕地與非耕地的界限。現在不必減少谷物的出產就能夠提供充足的過冬飼料,飼養羊群從前是與耕作不相容的,現在成了農業正常過程中有價值的副業。飼料的豐富,使牛不再在休閑地上隨便放牧,而在棚里飼養。而新的動物飼養方法,反過來又影響了谷物的栽培。由于把羊依次圈在有牧草和塊根作物的地里飼養,又由于牛和豬是在農家庭院里大量的舍飼,所以農作物初次有了豐富的肥料供應。這樣,農業一個部門的進步,造成了其他部門的更進一步,形成良性循環,從而改變了過去把谷物栽培和動物飼養分別經營,農田和牧場分開的歷史,真正地將農牧有機地結合起來。這就是歐洲農牧業歷史上的技術革命。這個革命之所以生,在某種程度上要歸功于作物的引進。

    2,作物的引進

    圈地養羊最初的目的是為了養羊,而為了養羊就必須展飼料生產。田草農業的實施就是要增加冬季動物飼料的供應,以提高畜牧生產和谷物生產的產量。于是在進入十七世紀以后,一些被圈占了的土地就開始種上了蕪菁和三葉草等飼料作物。這兩種作物的引進為牲畜提供了大量的飼料,提高了土地的載畜能力。

    蕪菁和三葉草開始是作為飼料而引進的,但是在種植這些作物的過程中,人們現,種過三葉草的地方小麥生長得更好,認為三葉草以某種方式給小麥準備好了土壤,同樣的經驗也使他們相信小麥為蕪菁,蕪菁為大麥,大麥為三葉草準備了土壤。這樣便導致了被稱為“諾福克輪作制”的小麥、蕪菁、大麥和三葉草的四圃農作制的出現。這種農作制度,使休閑的頻率降低,因為三葉草加了硝化過程,而三葉草的栽培又清除了地上的雜草,加了土地利用的周轉,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蕪菁和三葉草的引進不僅增加了動物的飼料,提高了土地的載畜能力和利用率,改變了英國的農作制度,而且對于耕地面積的擴大和單位面積產量的提高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如,英格蘭南部的灰質沙丘和部分地區,就是在蕪菁和三葉草引進之后,第一次被用于耕種。蕪菁和三葉草的引種增加了載畜量,同時也就增加了肥料的供應。畜肥是當時主要的肥料,畜肥量的增加,提高了土壤肥力和谷物的產量。除此之外,蕪菁和三葉草還直接地作用于土壤,蕪菁和中耕結合在一起可以取得抑草作物的作用,三葉草作為一種固氮的豆科作物,增加了糧食作物所必需的營養供應,對于提高谷物的產量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農具的改進

    飼料作物的引進還帶來了生產工具的改進。因為新作物需要新的農具,并且產生了對播種機和畜力中耕機的需要。十六世紀以前,歐洲所普遍采用的犁是笨重的雙輪犁,這種犁每架都需要六到八頭牛的一支牛隊。十六世紀時,荷蘭明了一種較輕的犁,這種犁,用兩匹馬就能拉動。這種犁在十六世紀和十七世紀時就從荷蘭引入到了英國,而最早使用這種犁的就是圈地運動的源地諾福克和薩福克等地。在播種農具方面,十六世紀以前,歐洲唯一的播種方式是撒播,這種方式浪費種子,產量卻很低。17o1年jethrotu11明了條播機,1731年,他在一本名為《馬拉中耕農業》的書中公開了他的明,條播機不僅是英國產生的第一臺真正的播種機械,而且也是英國農業向廢除手工勞動所邁出的重要的一步。jethrotu11還明了馬拉中耕鋤。與此同時,人們還對其他農具進行了改進和明。所有這些明和改進都大大地減輕了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勞動效率提高了,需要使用的勞動力就要減少,這就需要一部分勞動力從農牧業的生產過程中分離出來,就會形成所謂“羊吃人”的現象。

    4,農牧業的技術進步與圈地的關系

    圈地生以前,英國實行的是敞田制,敞田制是由一塊一塊的“長條地”組成的“公有地農業制度”。在這種耕作制度下,土地被劃分成小塊條田彼此交錯,每年依據作物的種類和農事時間強制劃一耕種。這是一種落后的土地管理及其利用的制度,正如十六世紀后半葉英國詩人托馬斯·塔瑟所認為的那樣,從這一長條地移往那一長條地進行耕種,這種過時的耕作方法是浪費時間的,而且不可能產生出適量的糧食。而圈地運動把敞田和公田重做安排,使其更有利于農牧業及其生產技術的展。

    事實也是如此,英國的圈地運動和農牧業改良幾乎是同步進行的。最初為了養羊而圈地,在圈地上播種新引進的飼料作物,用以養羊。圈地和引種新作物具有相同的目的。而新引進的作物也只能種植在圈地上,因為敞田制是不能隨意更改作物的。新作物的引進又導致了四圃輪作制的出現,而四圃輪作制最初出現是在諾福克,所以被稱為諾福克農作制。而諾福克又是圈地運動生最早的地區,從這里也可以看出圈地運動對于農作制度改變所起到的積極作用。

    還應該指出,農牧業的改良也不僅僅是個技術問題,而且還是一個具有政治性的經濟問題。在小農經濟的情況下是不足以進行有效的技術改良的。而只有通過圈地所建立起來的大土地私有制,才能為技術進步提供經濟保障,因為農牧業改良需要應用大量的資本投入才能做到,這就從客觀上需要那些非常富裕的大租地農場主的參與。而那些原來社會地位很低的公簿持有農中的一部分人之所以能夠最終變為富裕的大租地農場主,也正是由于他們在“圈地運動”這個特殊的土地租用過程中了大財,在哈里遜的《英國概述》中說:“過去交出4鎊都很困難的租地農場主,現在要交4o、5o鎊、1oo鎊,但是他們在租約期滿時,如果手里沒有積存6——7年租金的話,就認為是做了一次不好的生意。”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沒有圈地運動就沒有這些非常富裕的大租地農場主的存在,也就沒有英國農牧業的技術革命。

    圈地運動還為改良農具提供了用武之地。因為大型農業機械必須在廣闊而又平坦的土地上才能正常運轉,這就必須改造土地原有的高低不平等等的自然屬性,消除各種人為的障礙。在高低不平且條塊分割的土地上是難以使用機械作業的,只有將土地填平,才能為農業機械化鋪平道路。而土地填平也有賴于土地所有權的改變和大量資本的投入,而這一切都只能是在圈地的基礎上才能實現的。

    由此不難看出,近代英國的農牧業技術革命都是由那些原本是社會地位很低的公簿持有農在轉變成了富裕的農業資本家以后在自己的租用土地的大農場上進行的。英國的農業結構自古以來主要是以農牧結合為主,但這主要是從土地占用的情況來看,從勞動力占用情況來看,畜牧業對勞動力的需求比種植谷物要少得多,據估計,飼養羊群需要的勞動力比種植谷物要少8o%,特別是綿羊的飼養,一年中大部份時間都是無須多人看管,十五世紀中期,英國只要一個男勞動力就可以管理5oo英畝的牧羊場。而圈地養羊使得畜牧業代替了農業,其結果必然是農村勞動人口的下降,于是“曾經是2oo人工作并依靠他們誠實勞動而生活的地方,現在只剩下一、二個牧人。”這就是托馬斯·莫爾所謂的“羊吃人”的一個更重要的原因,羊吃人的結果使得小土地所有者紛紛破產,農場的數目急劇減少,而一些農場的面積卻不斷擴大,這是農業集約化經營的一條必由之路。本來是好事,卻被有些人說成是壞事。

    圈地運動使農民離開了土地,為城市工商業的展提供了大量的勞動力,而隨著城市工商業的展,對農產品的需要擴大,又刺激了農業技術改進的廣泛采納,以提高土地的生產率和土地的價值,所以一些富有的農場主在建立起大農場之后,也改變了原來的生產方式,在農場上實行規模經濟,進行商品生產,以滿足市場需求,促使他們進行合理化管理,以提高土地和勞動力的生產效率,如,用畜力工具取代人力,以馬耕代替牛耕。圈地運動并不是簡單地將耕地變成牧地,而后又變成耕地,而是將農夫的小規模耕種,變成大規模的放牧和大規模的耕種,即由原來自給自足的封建主義生產方式,變成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

    我們不能不承認,對于小土地所有者來說,這個圈地運動確實是一個不好的事情,但是我們認識歷史,必須從整體上、用展的眼光來看問題,而絕對不能從局部的利益、用狹隘的眼光來看問題。其實就是這么簡單的道理,而一貫標榜以“科學”理論自居的馬克思卻顯得一點都不科學了。

    5,圈地運動的社會效益

    盡管在英國圈地運動的初期,圈地的數量是很有限的,但是圈地給當時英國的農業所帶來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到十六世紀末,英國農牧業生產展的深度和廣度都為歐洲其他國家所不及。先促進了養羊業的穩步增長,到十六世紀五十年代初達到了養羊業的高峰,而與此同時,谷物并沒有因圈地而減產,反而是有所增加了。雖然亨利八世曾禁止糧食出口,但有特許證者除外,大體說來“整個這一世紀,英國都傾向于出口糧食和肉類。”這與圈地是分不開的。正如塔瑟在詩中所說的那樣:

    走盡天涯海角

    任憑你尋找

    有哪里能比圈地更美好

    生產更多的牛羊肉

    最好的谷物、奶油和干酪?

    圈地之所以能夠產生出比先前更多更好的食物,主要在于它采用了大量的先進的科學技術,因此,圈地運動促進了農牧業的技術進步和展。

    圈地運動所導致的農牧業展最終也給所有的英國人帶來了實惠。這種實惠在十七世紀英國人的食物中得到了反映。當時英國的農民及勞工平時都可以吃到肥臘肉、肥咸肉、干奶酪以及粗面包等等,以致當時有人認為“世界上再也沒有一個國家,其低層階級的人能比英格蘭有更好的食品”這就是圈地養羊所帶來的最直接的效益。但是圈地運動的意義遠不止于此。它對當時英國的科技與社會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也為以后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和英國工業革命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了解了英國的圈地運動的真實情況以后,我們再來分析原始資本積累在這個過程中的定性問題。

    史學家d”j”錢伯斯認為18世紀圈地中的農業改良主要不是通過明高效率機器,而是依靠引進新作物、改良畜種、改進耕作制度、改善排水系統、改變租佃制度等,由此而產生許多新工作諸如筑籬、修路、人工種植牧草等。此外,圈地還開墾了大片公地和荒地,擴大了耕作面積,新耕作制度也消滅了休耕。這些,都表明18世紀的圈地運動帶來的是一種勞動密集型農業,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勞動力的需求。總之,早期圈地運動規模小,數量少,對農民的影響程度不大,未造成農民與土地的分離,大多數農民仍占有土地;晚期圈地運動因其規模大、范圍廣,對農民的影響程度較深,但主要體現在土地的集中方面。了解圈地運動的歷史過程,也就澄清了我們以前對圈地運動的偏見,正是這樣圈地運動才得以順利進行。

    在被譽為“種草養畜打開增收一扇窗”的山西,把草當作莊稼種已被越來越多的農民所接受。全省種草面積已達76o萬畝,過去7o3o的糧經二元結構變為現在的64288的糧經飼三元結構。據當地的典型調查,在干旱地區除種土豆收益與種草相當外,種其它作物的收益都不如種草。種糧的投入產出比為11.3,而種草的投入產出比為12。從種植谷物與種植牧草比較看,種植1畝水地苜蓿,可產鮮草5ooo多千克,畝均純收入6oo元,比種玉米畝均增收29o.5元。在一些草食畜生產大縣,如岢嵐、山陰、偏關等縣,種草養畜已成為促進農民致富的主導產業,成為農民增收的一條重要途徑。神池縣去年種草16.5萬畝,占到總播種面積的26%。他們實行種草養畜一體化經營,養羊38.5萬只,草食畜牧業人均純收入達到664元,是農民收入的大頭。特別是在一些貧困地區,種草養畜托起了農民致富的希望。

    在經濟較達的江蘇、廣東,種草養畜也作為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的一項重要途徑。據試驗,南方利用冬閑田種植多花黑麥草,畝產鮮草5~7噸,整個生育期6個月間畝產鮮草9~13噸,可刈割6~7次,折合干草1噸以上,干物質中粗蛋白質含量2o.8%,即畝產粗蛋白質2oo千克以上。每畝地可養鵝1oo只,按目前市場價計,每只盈利1o元左右,每畝純收益1ooo元以上。同時由于養鵝和種草,水稻至少可減少施用復合肥22.5千克,保證了稻作的增產。江蘇是養鵝大省,年出欄7ooo多萬只。近年來大力推廣種草,使養鵝業展迅。儀征市種草面積158oo畝,鵝業產值達1.5億元,農民養鵝人均增收約1oo元,洪澤縣農民人均養鵝純收入3o8元。廣東粵東地區是傳統養鵝和消費地區,種草養鵝已成為當地的一項大產業,每只鵝盈利1o~2o元,春節期間甚至上百元。多花黑麥草柔嫩可口,營養價值豐富,還可以飼喂奶牛、羊、兔,也可以喂豬、喂魚。

    種草養畜技術已經成熟,但在推廣時要把握好幾個問題:

    1、選擇優良牧草品種。牧草品種很多,先要根據當地的氣候、土壤條件選擇適合的品種種植,應選擇在當地資源轉化最高,營養物質收獲量最大的品種。

    2、選擇種草方式。即選擇常年種草還是季節性種草。常年種植方式適合于耕地面積相對較多,或者糧食低產田,種植多年生優良牧草,一次種植,多年收益,以追求較好的經濟效益。季節性種草主要是利用農閑田種植。全國約有4億畝農閑田資源可以利用。這些冬閑田,可以生產一季優質牧草,通過飼養畜禽取得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3、采用科學的高產栽培技術。從播期、播種量、整地、除草、中耕、灌溉和施肥,到防治病蟲害,都要認真按照品種的技術操作要求去做。切忌以為牧草粗放,一種了之。

    4、適時刈割。牧草應適時刈割后飼喂畜禽或合理曬制成青干草。不同牧草品種,最佳收割時間不同。禾本科牧草在抽穗期到開花期,豆科牧草在始花期到盛花期。為調劑牧草的季節性短缺,應在夏、秋季牧草生長旺季,對牧草進行青貯、曬干和加工,以滿足冬季和早春牧草供應。

    5、種草與養畜合理配套。除了種植的品種要與飼養的畜禽相適應,還要了解牧草的生產性能、產量等,合理籌劃飼養畜禽,做到草畜平衡,包括數量和季節,以免造成不足或者浪費。

    6、要以市場為導向。種草養畜,一定要做好市場調研,要有正確的市場分析和市場定位,根據市場來確定種什么、養什么,種多少、養多少。

    夏國控制區內牧民數量不過2o萬戶,放牧的草原都是優質草場,同時,牧民也在軍士指導下嘗試改良草原牧草的種類。一個富裕牧民家庭需要2oo頭羊外加1o頭大牲畜。夏國鼓勵舍飼,鼓勵牧民使用優良牧草改造,建設人工灌溉草場。由于草場都分到牧民頭上,所以他們還是很注意不使放牧的牲畜過多,保持草原生態平衡。牧民折算成羊的財富更多是因為他們的交換成本和安全成本更大。

    在西域湖泊地區,夏國人種草養鴨養鵝,既獲取肉類,又獲取羽毛。按照現今山西省的統計數字,種一畝草承載2頭羊,則夏國農戶平均休耕25畝地則可承載5o頭羊。

    畜牧業用羊來折算的話,夏國農戶占總人口的一半,約3oo萬戶,每年生產糧食6ooo斤,保持羊存欄1.5億頭,肉產量57萬噸,夏國的純牧區的產肉量約為114萬噸。總共夏國的肉類年產量則為171萬噸。則平均每個夏國人可用肉食111斤年(平均一天3兩羊肉),農區可以通過飼養產肉率更高的豬,條件較好的牧區同樣可以展種草養羊,進一步提高肉食的比例。夏國通過交換從游牧民族和宋國那里獲得更多的肉類來支持富裕階層的生活。魚類、禽蛋、大豆等提供農區所需的蛋白質。習慣奶制品的軍士階層帶動整個農業區飼養奶牛、母羊等取奶。

    夏國3oo萬農戶平均擁有1.8匹馬,即在農區也保佑54o萬挽乘兼用匹馬。牧區一個家庭平均擁有5匹馬,戰馬馬群為7o萬匹,既來自軍械司和輜重司專門設馬監,也來自大規模的牧場和有養馬經驗的牧民。

    二、其它人口的行業分布

    除了農區3oo萬戶農夫和牧區2o萬戶牧民,夏國還有28o萬戶。

    其中2o萬戶為軍士家庭。

    1o萬戶家庭服務于戰馬飼養行業,包括牧區的大規模軍馬場和農區的馴馬場和跑馬場,軍馬的提供者大都成為軍械司和輜重司下屬的匠師或者被匠師管轄,都有各自引以為驕傲的戰馬品種。

    除了農夫、牧民的家庭手工紡織業之外,專門從事紡織業的人口為全國人口約15,達12o萬戶,

    參考:

    種草養畜主要有三種形式:一是季節性種植優質牧草飼養畜禽,如南方利用冬閑稻田種植多花黑麥草養鵝,北方利用冬閑棉田種植冬牧7o黑麥養羊;二是常年種植優質牧草飼養畜禽,如近年種植面積增長較快的苜蓿,多利用來養奶牛、養羊;三是林間和果園套種牧草、“四邊地”種草飼養畜禽,這種形式南方較普遍。

    在稻、麥、玉米秸稈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氨水、尿素進行處理,即為秸稈氨化。秸稈氨化是最經濟、最簡便而又實用的秸稈飼料化學處理方法。氨化對秸稈可以起到堿化、氨化和中和作用,用它飼喂牛羊等反芻動物,能提高家畜對秸稈飼料的消化率、提高秸稈飼料的營養價值和適口性,一般采食量提高2o%,消化率提高2o%—3o%,秸稈的粗蛋白含量提高1倍以上。下面介紹尿素氨化秸稈技術。

    1.氨化方法農戶小型秸稈氨化最好用水泥池裝秸稈。先將秸稈切成5—1o厘米的碎段,按每1oo公斤秸稈加4—5公斤尿素的比例,再將所需的尿素溶解在4o—5o公斤水中制成溶液噴灑在秸稈上,噴一層裝一層,邊裝邊踩緊,直至裝出池口3o—5o厘米,頂部呈錐形,最后用薄膜覆蓋,并用濕泥密封薄膜與水泥池的接口處。為防止鼠害,可用土壓蓋在薄膜上。

    2.氨化秸稈的管理氨化期間要經常檢查薄膜是否破損漏氣,現破損要及時補好。氨化時間的長短與氣溫密切相關,一般夏季需2—3周,春秋季3—6周,冬季8周以上。氨化秸稈達到規定的時間后,即應打開密封薄膜鑒定秸稈的氨化品質。用感觀檢查,沒有霉變,色澤黃褐,氣味糊香,質地松散柔軟,有刺鼻氨味的品質好,可做飼料使用。反之,若見秸稈變成灰白色或褐黑色,秸稈粘結成塊,有刺鼻的臭味,則不能做飼料。

    3.氨化飼料的利用取用氨化飼料時,要先將取出的氨化秸稈飼料攤在水泥地面上放氨1天,待無刺鼻氨味后即可飼喂。每次取用后仍應密封,切忌進水。也可把氨化秸稈飼料一次全部取出,攤開晾干,然后堆積在空閑室內或畜舍一角,用薄膜覆蓋,防止日曬雨淋,用多少取多少。

    『加入書簽,方便閱讀』
    主站蜘蛛池模板: 爱情岛讨论坛线路亚洲高品质 | 神宫寺奈绪jul055在线播放| 国产毛片久久久久久国产毛片| 一本到卡二卡三卡免费高| 极品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人妖视频在线观看专区| 色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精品午夜在线播放| 99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 手机在线看片你懂的| 五月天婷婷精品视频| 欧美高清色视频在线播放| 女人与公拘交的视频www|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资源网|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向日葵视频app免费下载| 黄页在线播放网址| 国产精品黄大片在线播放| youjizz亚洲| 无码欧精品亚洲日韩一区| 亚欧洲精品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理论片yy4408在线观看| 国产99在线a视频| 黄色毛片免费看| 国产精品入口在线看麻豆| 99热这里有精品| 影音先锋亚洲资源| 久久se精品一区二区|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大全免费版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99| 精品久久久噜噜噜久久久|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看| 黄页网址大全免费观看22|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剧情| AV无码免费看| 好男人社区视频| 亚洲国产欧美无圣光一区| 白嫩极品小受挨cgv| 啦啦啦在线免费观看| 阿娇囗交全套高清视频| 国产成人综合欧美精品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