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寧沉默片刻道:讓他們燒!
包拯一怔,立刻就明白了,順勢拿下宋庠
范寧點點頭,如果有可能的話,張曲一起拿下!
包拯沉默了,包拯剛正無私不假,但并不代表他沒有政治立場,相反,他的政治立場很強烈,那就是為維護正統,在包拯眼中,曹皇后才是正統,所以在這次皇嗣之爭中,包拯旗幟鮮明地支持趙宗實。
更何況范寧的所作所為絕不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是為了大宋的前途,為了大宋不落入奸佞之手,包拯沒有理由不幫他。
你為什么認為他們會放火還有,你能保證那幾個小子會在現場
范寧淡淡道:張堯佐已經燒了朱元豐的一家朱樓,正是這件事他們才決定提前動手,他們一定會效仿,至于他們會不會在現場,我不能肯定,但抓住縱火之人,就能把他們挖出來。
那你二叔那邊呢
我會說服他,回頭再造一座更氣派的店鋪。
包拯嘆了口氣道:這次為你小子破例了!
范寧喝了口茶微微笑道:這只是第一件事!
還有什么
還有就是張堯佐,他要制造瑞兆!
啥包拯猛地瞪大了眼睛。
.........
從茶館出來,范寧讓馬車送包拯回官員,他自己步行返回朱元豐的府宅,這段時間他思路有點亂,需要獨自一人安靜地理一理。
從表面上看,趙宗實和趙文惲的競爭是為了皇位爭奪,但如果從淵源脈絡上看,這場皇嗣之爭實際是慶歷革新以來朝廷路線斗爭的延伸。
趙宗實的支持者,基本都是范仲淹一派,包括韓琦、富弼、龐籍、包拯等人,而趙文惲的支持者,張堯佐、賈昌朝、宋庠、張昇等人,幾乎都是慶歷革新的反對派。
至于其中的關鍵人物皇帝趙禎,他從感情上是偏向于趙文惲,無形中,斗爭的天平就偏向了趙文惲。
由于天子對張貴妃的寵愛,使大量朝官都看好趙文惲,更有不少人主動站隊,這便使張堯佐一派暫時占據了上風。
不過,慶歷革新一直沒有表態的軍方,以曹、高兩家為代表,他們旗幟鮮明站到趙忠實一邊,這又使趙文惲的支持者不那么單薄,明面上趙文惲一派占據上風,可暗地里雙方其實勢均力敵。
但由于張貴妃在關鍵時刻病逝,這便使張堯佐一派產生了強烈的擔憂,他們急于在張貴妃余蔭未盡之前將趙文惲確立皇位繼承人。
一急就會倉促,一倉促就會出現漏洞。
事實上,張堯佐派系并沒有準備好,或者說沒有整合完成,張堯佐派系現在有兩個中心,一個張堯佐為首,另一個是賈昌朝為首,而宋庠是跟隨張堯佐的。
賈昌朝雖然支持趙文惲,但他絕不是甘為牛后之人,他要求和張堯佐平起平坐,不僅如此,而且他要價還很高,居然要張堯佐保證賈家出三個宰相,這兩個條件張堯佐都無法答應。
正因為無法達成妥協,張堯佐和賈昌朝都是各做各的事情,他們的力量也自然分散了,比如去年春天的魚腹錦書,就是張堯佐策劃的,但最后卻虎頭蛇尾,不了了之,賈昌朝就始終沒有參與,在一旁看笑話呢!
而這一次準備實施瑞兆,張堯佐也沒有告訴賈昌朝,他憋了口氣,要讓賈昌朝追悔莫及。
如果說支持趙文惲的派系沒有整合完成,那支持趙忠實的派系連整合都沒有,基本上是各行各的路,富弼和韓琦雖然都支持趙宗實,但兩人是左右相,除了朝政上需要配合外,基本上沒有什么瓜葛。
包拯也是獨來獨往,從沒有夜訪韓琦或者富弼,商議什么對策之類。
但也不能說完全沒有,比如范寧自己和韓琦就組成了一個小小的同盟,還有他通過朱元豐的關系,和曹、高兩家結成了一個隱藏的同盟。
其實同盟不同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有私心,有了私心就相當于玻璃有了裂痕,遲早會分崩離析。
范寧抬頭望了望天空,天空下了蒙蒙小雨,細細的雨絲淋在他臉上,帶來一絲絲寒意,但此時范寧的頭腦卻格外清醒,范寧向天空長長吐了口氣。
漸漸地,信心涌滿了他的胸膛。
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