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寧跟隨宋老匠來到一座大帳內(nèi),大帳四周豎著幾排鐵架子,鐵架子上擺放著各式各樣的鐵殼火雷,幾乎所有的鐵殼火雷都被切開,平放在鐵架上。
宋老匠有些不好意思笑道:上次御史用匕首切開紙火雷給我們很大的啟發(fā),我們把失敗的鐵火雷也切開,尋找失敗的原因,一共切開三百多只鐵殼火雷,這邊只有四十七個,都是比較典型的問題,然后進行改正試驗,然后再改正再試驗,直到最后成功為止。
不錯!不錯!
范寧連聲稱贊,這種研究的方法很好,他對宋老匠道:要把你們這種方法記錄下來,以后不管研究什么,都應該采用這種辦法!
感謝御史夸贊,我們都把每次的試驗詳細記錄下來。
宋老匠來到中間一張大桌前,桌上也擺放著一只切開的鐵殼火雷,范寧立刻意識到,這就是成功的鐵殼火雷了。
就是它嗎
就是它!我們試驗了將近四百次,才終于成功。
范寧這才細看這只鐵火雷,火雷外殼是用生鐵鑄造,比兩枚銅錢還略厚,外形呈葫蘆狀,不過中間卻有兩股小指頭粗細的火繩絞成麻花狀,從頂部貫穿到底部,火藥捻子從頂端插進來,分成三股,其中兩股插進火藥中,而另一股火藥捻子卻插在這麻花辮火繩中。
范寧有些不解,指著中間的麻花辮問道:這是什么
這是用火紙包裹的松明粉,燃燒效果非常好,它能使底層的火藥也能在最短時間內(nèi)迅速點燃。
范寧頓時明白了,黑火藥不能像炸藥那樣同時劇烈爆炸,它有一個層層燃燒的過程,這樣就比較耗費時間,達不到氣體劇烈膨脹的效果,最容易導致火藥燃燒到一半就炸開。
紙包、瓷瓶和陶罐都有這個問題,燃燒不充分,威力大打折扣,也容易導致火藥全部燃燒了鐵殼卻依然沒有爆炸,所以他們就想到了用助燃劑的辦法。
松明就是用琥珀木磨成的粉,北方的老紅松中能看到,是紅松樹經(jīng)過幾百上千年腐爛后留下的精華,把枯死的老紅松斬斷后,橫截面上就看到儼如臘肉一般的木質(zhì),那就是松明,又叫北沉香,是一種極為名貴的木頭,木質(zhì)繼承了紅松材質(zhì)所有優(yōu)點:不腐爛、不怕潮濕、不怕浸泡、材質(zhì)堅硬,北沉香色澤呈黃紅色,紋理美觀絕倫。
這種含松明的紅松樹木在鯤州和庫頁島上都有大量分布,在大宋沒有,遼國北部的山脈卻有分布。
松明是一種極佳的引火之物,也是最好的天然助燃劑,在鯤州可以就地取材。
其實范寧想到了白磷,白磷也是極好的助燃劑,鯤州周圍島上就有大量鳥糞,可以通過反復蒸煮的方式從里面提煉出白磷結(jié)晶,不過白磷容易自燃,太危險,還是用松明粉更好一點。
范寧頓時有了興趣,笑道:這松明粉能點燃一根看看嗎
當然可以!
宋老匠從鐵架上的一只木盒子里取出一根包裹著松明粉捻子,帶著范寧來到最角落的一間石屋里,這里距離帳篷至少有三四十步,石屋內(nèi)沒有窗,關上門后就變得一片漆黑,宋老匠歉然道:這里是試驗屋子,只有這里才允許用火!
宋老燃用火石點燃了火絨,石屋頓時明亮起來,他將松明捻子掛在空中的鐵鉤上,用火點燃,只見‘轟’的一下燃燒起來,極為迅猛,甚至松明粉還來不及飄落下來,便燃燒成一團火,很快便燃燒殆盡。
這個燃燒效果讓范寧嘆為觀止,他想了想笑道:你可以將松明粉和硝粉混在一起試驗一下,然后用松明粉再取代火藥中的碳粉,再進行試驗,看看效果怎么樣
純火硝粉的成分是硝酸鉀,是一種很強的氧化劑,燃燒能釋放出氧氣,更有助于松明粉燃燒,而松明粉是一種極好的助燃劑,甚至超過碳粉,也同樣產(chǎn)生大量二氧化碳氣體,或許會有更強的爆炸力。
宋老匠十分興奮,急著要去試驗,這時,范寧又猛地想起一事,連忙叫住他,我反復考慮,如果將火藥粒做成薄片狀,或許效果還會好一點。
宋老匠笑道:還是大官人考慮得周全,大官人怎么交代,我們就怎么試驗。
不用著急,慢慢試驗,試驗兩三年都可以,一定要造出最好最有效的鐵殼火雷!
.........
制造鐵殼火雷當然不是用來對付日本軍隊,對付日本軍隊用強弓硬弩就足夠了,對付日本戰(zhàn)船,用火箭、火油以及瓷火雷都足夠了,鐵殼火雷還是用來對付遼國和西夏,這個確實不能著急,得慢慢來,養(yǎng)出足夠多的戰(zhàn)馬,再配以水軍戰(zhàn)船以及犀利的鐵火雷,將來一定能大有作為。
范寧現(xiàn)在頗為關心日本的戰(zhàn)事,自從幾個月前,他派余孝年出使陸奧國,便迅速和安倍家族達成了合作共識,他們已提供了兩千副皮甲、兩千面盾牌、兩千支長矛以及兩萬石糧食支持安倍家族擴軍,必要時,宋軍還有提供一千弓弩軍參與作戰(zhàn)。
現(xiàn)在進入冬季,戰(zhàn)事已經(jīng)停止,不過余孝年在上個月率領五十名經(jīng)驗豐富的老兵前往陸奧國,準備利用冬天時間幫助訓練陸奧國的軍隊。
從余孝年反應的情況來看,安倍賴時已經(jīng)招募了五千軍隊,在得到宋軍支持后,躊躇滿志,準備開春后就對盤踞在陸奧國南部的兩千朝廷軍隊發(fā)動進攻。
但對日本國施壓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范寧已明確要求宋朝嚴禁向日本國出口生鐵,日本國本身生鐵產(chǎn)量很小,都是從山川河流中得到的一些鐵砂,而且產(chǎn)地就是陸奧國。